的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是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2分)
27、内部劳动力市场
答:内部劳动力市场如果把组织外部的各种人才供给来源称为“外部劳动力市场”。(1分)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都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2分)
28、二元经济
答:二元经济是指生产部门而言,(1分)不发达经济(或者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构成,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1分)另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生产、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1分)
29、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1分)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1分)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30、简析影响劳动力参与变化的因素。 答:影响劳动力参与变化的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 (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6)社会保障制度。
(7)人们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水平。 (答了其中6点即可给满分,每点1分)
31、简析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之间的关系。
答;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平均主义;(2分)因为在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情况下,会造成不同劳动者的忙闲不均,而其责任在于哪个或者劳动集团;(1分)劳动者个人或集团之间支出劳动的多少完全决定于劳动机会不均等。而不是哪个劳动者个人或集团自愿增加或减少劳动支出的结果。(1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资分配完全以劳动支出为标准,就会引起劳动机会少的人不满。机会不均等只好通过收入均等来弥补,因此工资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形成。(2分)
32、简述体制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 答:(1)体制性分割是我国在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就业双轨造成的,它主要表现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劳动力市场的差别。(2分)
(2)一方面,在城市公有制领域,劳动力资源实现了完全的市场配置,劳动力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工资基本反映不同素质劳动力的稀缺程度,但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经常遭受侵犯。(2分)
(3)另一方面,在城市公有制领域,由于长期承担安置就业的社会任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劳动力的工资报酬受国家计划控制,劳动力价格既不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也不反映各类劳动力资源的稀缺程度,但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比较完善。(2分)
33、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1分)
(2)保证劳动力市场在竞争和公平的基础上运行。(1分) (3)能够改善劳动关系,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规则。(2分)
(4)有利用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1分) (5)影响工资水平和就业量。(1分) 34、我国灵活就业有哪些种类? 答:(1)非全日制就业。(2分) (2)临时就业。(2分)
(3)自营就业。(1分) (4)自由职业者。(1分) 35、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与功能有哪些? 答:(1)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1分)
(2)公共就业服务有利于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结合的实现。(2分) (3)公共就业服务是国家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手段。(2分) (4)公共就业服务能够促进社会稳定。(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有关理论模型及其政策启示。 答: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模型: (1) 刘易斯模型。
(2)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2分) (3) 托达罗模型。(2分) (4) 哈利斯模型。(1分) 政策启示:
(1) 尽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1分) (2) 完善法律法规。(1分)
(3)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1分)
37、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1分)
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首先表现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2分)然而,对于就业弱势群体来说,就业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现象,显然违背了就业中的社会公正原则。(2分)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1分)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和歧视,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贫困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等现象,都使得就业弱势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2分)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分)
大规模就业弱势群体的存在,一方面,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在职劳动者的负担加重。这会挫伤在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2分)
2007 年 7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工资按 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 A、表现形式 B、分配形式 C、运用方式 D、性质
2、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有偿转让劳动力的( ) A、使用权 B、所有权 C、转让权 D、处置权
3、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动是( )
A、劳动务需求量的变动 B、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C、劳动力代给量的变动 D、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则劳动力需求的弹性( ) A、为 0 B、越小 C、越大 D、不变 5、一肌情况下,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而在工资率较高的中年阶段,人们 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有报酬的工作上,这种现象是( )
A、附加的工人效应 B、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 C、劳动力供给的条件反应 D、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6、下列关于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买方垄断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会出现短缺的劳动力 B、双边垄断条件下,垄断的工资率和就业量都会大大低于竞争性市场 C、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的雇佣量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D、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价格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7、在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中,把经济发展过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是( ) A、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B、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哈利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8、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 ) A、年龄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域因素 D、爱好因素
9、在所有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因素中最为基本的制度约束是( )
A、户籍制度 B、地方性就业政策 C、城市福利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
10、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选择
A、政府的收入水平 B、政府的转移收入水平 C、政府的支出水平 D、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 11、在 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安全水平与社会最优的保护水平相同。( ) A、政府监督 B、信息不完备 C、信息完备 D、工会监督 12、就业对劳动者个人而言,最基本的功能是( )
A、自我价值实现 B、生活保障功能 C、养家糊口 D、服务社会 13、在解决弱势群体总是的过程中( )
A、政府是主导性的力量 B、个人是主导性的力量 C、家庭是主导性的力量 D、社会是主导性的力量 14、 农村中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民流动自由度的提高形成了农村中的贫困阶层和农民群体。 所有这些造就了弱热 群体的( )
A、同一性 B、异质性 C、同质性 D、单一性
15、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所占用的资金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相比居于首位。( ) A、社会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16、80 年代初,在我国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雏形应运而生的是( ) A、职业介绍所 B、职业培训机构 C、劳动服务公司 D、政府就业部门 17、凯恩斯认为解决失业问题最主要的政策手段是( )
A、货币政策 B、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C、提高工资弹性 D、财政政策
18、凯恩斯认为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一个唯一决定性的就业量,这一就业量是由( ) A、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决定的 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D、单一市场均衡决定的 19、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 )
A、滞后的 B、缓慢的 C、迅速的、及时的 D、表现为一种粘性特征 20、下列说法与凯恩斯的充分就业观点矛盾的是( )
A、充分就业并不是不存在失业 B、充分就业不是经济的常态 C、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资源的充分利用 D、增加有效需求能够促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在规定年龄之上,下列情况属于就业人员的有( )
A、正在工作的人 B、有职业但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 C、雇主和自营人员 D、已办量退休、离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的人员 E、待业人员
22、下表是某企业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劳动力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在下列选项中你认为相 关的说法正确的有( )
劳动投入量 (人) 100 150 2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产出量(万箱) 200 300 350 380 400 420 420 410 380 360 320 220
A、该企业的最佳劳动投入量为 450 B、该企业在最佳劳动投入量时的平均产出为 1 C、在劳动量为(200,350)之间的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产出增加 0.2 D、在劳动量为(650,700)之间的每减少一单位的劳动投入,产出减少 0.8 E、在劳动量为(550,600)之间的每减少一单位的劳动投入,产出增加 0.6
23、 劳动力供给弹性一般分布在 0 到无限大之间。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 可以将劳动力弹性分为 ( )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C、单位供给弹性 D、供给富有弹性 E、供给缺乏弹性
2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不是偶然或无条件发生的,引起、产生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主要有( ) A、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B、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是自由的 C、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D、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 E、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25、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为( )
A、体制内部劳动办市场 B、体制外部劳动力市场 C、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 D、二级劳动力市场 E、一级劳动力市场
26、国内外的实践看,灵活就业的意义表现在( )
A、有效开拓就业门路,增加就业 B、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促进稳定 D、灵活就业的存在不利于正规就业的发展 E、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27、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假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失业率就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共同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B、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时,既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 C、自然失业率是自愿失业和磨擦失业人数与全体劳动力总数的比率 D、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E、西方学者认为,自然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实际因素,但受货币因素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28 劳动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
29、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两类:A 和 B,那么 A 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 B 类劳动
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就是劳 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30、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31、劳动力流动 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32、劳动关系在西方各国,通常也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个人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33、公共就业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34、简述在劳动工资率变化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有双重影响。 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 本减少,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的替代效应;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 着收入水平的降低,从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的收入效应。所谓收入效
学习提升能力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 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率。 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 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35、分析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
(1)存在劳动力替代的成本;(1 分)(2)岗位的特殊性;(1 分)(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1 分)上述三方面的原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6、劳动力流动有哪些规律性?
(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4) 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5)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和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 37、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要考虑哪些因素? 在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确定和高速最低工资标准时应该综合参与以下因素:(1)劳动者本 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 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8、简述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对于解决中国弱势群体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秩序;(2)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3)有利于建立一个政府与弱势群体沟通的良好渠道;(4)有利于缓解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
39、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职业介绍所作为一种就业服务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应把握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1 分)(2)引导性原则;(1 分))(3)科学性原则;(1 分)(4)无偿性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40、试论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对竞争原则的非党员定, 严惩的市场分割将影响市场运行的效率。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市场的影 响有: (1) 降低经济效率; (2) 扭曲上入分配关系; (3) 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 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指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有: (1) 稳步推进忘掉籍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体制性障碍; (2) 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 (3)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构建城乡统一的培训机制。加快搭建城乡统筹就业的 劳动保障服务平如,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