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陶公山教师培训中心设计【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学

陶公山教师培训中心设计

社会发展有一条朴素的道理,人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更多的追求便是向往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在充分的闲暇时间中享受文化、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与物质文化一样,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一种休闲文化,指的是人类在闲暇的驱动下,为不断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而处于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哲理: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实际上也是休闲的一种反映。 1. 中国古代休闲建筑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休闲方式就会有所区别,如中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对内敛,其休闲行为大多采用自娱自乐、寄情山水、静观内省、修心养性等形式。中国古代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休闲空间的概念,但实际上存在很多休闲空间。包括园林、寺庙一带的风景区以及一些村落中人们的聚集地或街头巷尾等一些自然形成的场所。在这些空间中,园林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休闲空间了。中国古代的园林大多是融居住与休闲于一体的,尽管它只是一些王公贵族或士大夫的专利,但是却鲜明地反映出了一种休闲生活和文化,让身处其中的人不仅得到身体的放松,更得到心灵的闲适。

总体上看,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皇家园林主要为帝王表现权威和休憩的场所,私家园林乃是住宅生活的延伸和调剂。传统私家园林基本上是“文士园”,园主多是隐退后以园居自乐。所谓“文士园”,就是指私家园林的造园目的在于满足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要求。中国的文士园属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尤为独特,造园技艺尤为高超,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誉。园林既然不仅是为了居住,更主要的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园林中如果只有居住功能的建筑,那也就达不到休闲的目的了。园林一般分为生活区和游赏区。生活区中的建筑一般有厅、堂、馆等,这类建筑主要供生活起居之用。堂是家庭聚会与祭祖用;厅供会客与宴请、观赏之用;馆供居住食宿之用。园林既然不仅是为了居住,更主要的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园林中如果只有居住功能的建筑,那也就达不到休闲的目的了。园林一般分为生活区和游赏区。生活区中的建筑一般有厅、堂、馆等,这类建筑主要供生活起居之用。游赏区中的建筑一般有亭、阁、台、榭、廊、桥等,这类建筑主要供游览、赏景、休息之用。园林中正是有了一些休闲建筑的存在,才给园林赋予了休闲的意味,给文人士大夫以精神的寄托。在其中,他们不

仅得到的是身体上的休闲,更是精神上的“休闲”。

推而广之,从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几千年连续性可以看出,社会心理也是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它既然可以延续几千年,同样也会延续到当今社会。在探索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态之时,可以借鉴古代建筑形态与社会心理之间相互的关联性,去分析当代人的社会心理,其中肯定不乏传统社会心理的成分,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 现代休闲建筑

在今天,家庭生活闲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酒店、宾馆等休闲建筑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不再限于涉外人士以及国内特殊群体;服务的标准也不光是为了满足居住、餐饮等纯粹的旅居功能要求。在当今休闲理念引导下,酒店的选址、布局、环境设施、酒店设备、建筑设计、装饰以及服务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

当今休闲建筑的总体布局有其鲜明的特色。首先,是寻址上的另辟蹊径。在风景景观价值较高,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建酒店已成为一种惯例,或者称作是一种规律吧。但这并非是唯一的规律。也有不少酒店恰恰设在一些极为普通的安静的村庄或风景区里面却照样可以经营得红红火火。究其原因,无非是抓往了一个“闲”字,突出了“闲”的特色,让观光后尽兴而归的旅客寻求到一方宁静与闲适。其次,场地与环境的合理把握。休闲酒店的规模因地而宜,关键在于把握与基地环境的关系。倘若用地宽敞、富余固然好,但即使是在狭小地块上建造的小酒店,也能体现出极富特色的休闲品质。关键是要把握住环境的自然特色,巧妙地将建筑融入环境的尺度之中,使之成为环境群体中的有机部分。再次,是布局上的多变化。几何轴线的运用,可以强化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但不能当作建筑设计的唯一法宝。因地制宜、自由不拘的布局以及富于情趣与戏剧化的造型更能体现出休闲建筑的特性。“水绕一湾是幽居,花围四壁为佳住。”生态空间的营造是休闲酒店的布局的特征之一。在这些地方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点缀和装饰,而是作为空间组织的主要手段,形成外部环境丰富的肌理。建筑在环境之中不再是唯我独尊的主角,而是与环境共生的伙伴。

当今休闲建筑在建筑设计上也有了很多变化。第一,入口与大堂的“返璞归真”。在以往的设计中,酒店的入口和大堂常常被设计成气派、伟岸、富丽堂皇形象。但是,大多数游客为这种“摆谱”式的过度热情似乎并不领情。因为大堂不过是一个临时“中转站”,作为“上帝”游客需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周到的服务。所以很多酒店对大门进行了简约亲切的尝试,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二,客房从“睡眠”概念中解放。休闲酒店比一般商务酒店更强调“居”的概念,更注重旅客在居室中的行为

方式及不同对象的需求。“居”的概念并非是指单一的睡眠功能,而是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在这里,“居”的内涵被扩大了。第三,在空间上与自然地和谐利用。休闲建筑强调对自然的借鉴和利用,无论是选址、布局、景观营造或是选材方面。室内外空间的融合是休闲建筑最重要的空间特征。因此,在休闲建筑中没有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截然之分。

现代休闲建筑中文化与艺术品质的体现。首先,对文化底蕴的继承和体现。以巴厘岛为例,它发展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固然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密不可分,但更得益于其鲜明独特的文化特性与艺术品质。最早上岛开发的是一些背包族,而在这些背包族中不乏艺术家和高素质的享乐主义者,他们结合当地的宗教文化萌生出早期的一批极富个性与文化特色的休闲建筑。其次,对文化差异性的合理把握和利用。文化的差异性赋予了巴厘岛特殊的魅力。巴厘岛的众多酒店中,不论规模大小,还是布局造型及公共设施、小品、没有一个是雷同或相似的,真正体现了所谓的“有多少房间就有多少世界”。再次,对地方材料的合理运用。当地休闲建筑大多就地取材,树皮、茅草、卵石、木头、竹子乃至树叶、藤蔓都是绝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一沙一世界,万物皆整体”,正因蕴含如此深邃的哲理,建筑及小品由内而外均散发着一种天然脱俗的品质与魅力。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休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力,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为居住面积而困惑,不再因温饱而发愁。所以体味自然休闲文化就成为了一种时尚与需求。那么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积极地准备和作出全面应对呢?我觉得为了满足这种精神需求,应从两方面去考虑。第一,在休闲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要只考虑造型的美观或奇特,而更应该关注人的感受和使用。强调功能的合理完善,空间的舒适亲切。第二,让设计的建筑更“和谐”。首先是与文化的和谐,在建筑设计的初级调研阶段仔细的考察国家、区域、当地的文化特色。不要使自己的设计独立于当地文化之外。其次,是与自然地和谐,我觉得采取开放式设计正好对应了休闲活动所倡导的与自然交融,还原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休闲建筑中不要使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有很僵硬的分隔,室内外空间应该是流动的、连续的、模糊的。最后是建筑本身的和谐,我们国内的建筑,一般总是要在土建完成后,进行再次装修的。这样完成的装修感觉就像是僵硬的给建筑安装了一个表面。无法很好将建筑原本的理念与功能发挥出来。我觉得设计应该是一个整体,空间、造型与装修应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考虑内部的装饰和人的使

用,是整个建筑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 主题酒店(第一版) [M]. 北京: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 146 - 163. [2] 王文卿. 休闲建筑设计[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35.

[3] 杨洪波.“江南印象”常德祥得龙花苑小区景观规划[J].中外建筑,2005(5):9-11. [4] 程中流.加强对园林设计的论证[J].中国园林,2000(3):29-30. [5] 冯惠玲.别墅区户外环境设计浅论[J].广东园林,2005(6):10-12,19. [6] 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1-7.

[7] 程绪珂.实现大地生态化-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城市[J].上海园林科技,1996(4):1-8.

[8] 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应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6):55-56. [9] 古林.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配置的意与匠[J].城市建设,2006(1):65-80.

[10]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2001(2):4-55.

[11] 郭煜.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J].四川建筑科技研究,2003(2):2-38.

[12] 靳康.楼观台水竹苑度假山庄建筑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技研究,学,2009(2):3-132.

[13] 周建明.借鉴与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J].国外城市规划,2003(1):3-21.

[14] 杨祖山,李娟娟,周建云.杨凌田园度假山庄别墅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4):4-41.

[15] 宋丹莉.对特色酒店的经营现状及策略的分析[J].华章,2010(3):3-11. [16] 徐堃,李鸥,胡永广.“特色”蕴藏在文化与建筑中——龙井宾馆方案设计[J].浙江建筑,2006(11):30-46.

[17] 李原.主题酒店与特色酒店[J].饭店现代化,2005(2):2-14.

[18] 孙建,李智.论特色酒店的定位于设计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24-278.

[19] 袁文良.国外的特色酒店[J].经营管理者,1999(01):1-31.

[20] 郭华,蒋涤非.特色酒店的主体设计浅析——以外滩老码头精品酒店设计为例[J].

中外建筑,2010(7):7-38.

[21] 林宇丹.浅谈特色酒店的空间环境的营造——至尊高尔夫度假酒店的方案构思[J].广东建筑装饰,2006(04):3-24.

[22] 章开元.纽约的十大特色酒店[J].饭店现代化,2005(11):7-26.

[23] 高岩,袁小兵.景观与建筑融合初探[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14):80-92. [24] Ap J,Crompton JL.Residents'strategies for responding to touism impac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32(1):7-50.

[25] Atila Yu ksel,Fisun Yu ksel.Measurement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Restaurant Services:A Segment-based Approach[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ing,2002,9(1)52-68.

陶公山教师培训中心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建筑学陶公山教师培训中心设计社会发展有一条朴素的道理,人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更多的追求便是向往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在充分的闲暇时间中享受文化、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与物质文化一样,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一种休闲文化,指的是人类在闲暇的驱动下,为不断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kv74m8ht03ypi6bk157e16g2f4sy00or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