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25期 2011年7月20日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完成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从研发投入强度、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惠及民生、创新基地建设布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指标。
《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行了部署,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四是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六是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七是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
7月18日,第四次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科技部表示,将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组织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四个领域大力推进相关科技工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加强民生科技的领导;切实加大民生科技的投入;加快民生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强民生科技的国际合作;加强民生相关的科学知识宣传和技术成果的应用普及。
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对“十一五”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十二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王伟中说,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加快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是加快实施社会发展科技专项规划和计划;四是组织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五是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六是积极开展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
“十二五”粮食丰产工程启动
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近日在北京分别与湖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签订协议,实施新一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牵头组织实施了粮食丰产工程。五年来,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带动下,各相关省市自治区发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政府引导和市场为主体有机结合,使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实施过程中,突出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增产,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强化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一田三区”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全国粮食大面积高产树立了典范,也为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指出,要促进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均衡增产;要强化粮食科技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组织实施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在粮食主产省建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粮食丰产科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作;要增加粮食科技投入,逐步完善粮食科技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
科学家完成马铃薯基因组测序
2011年7月10日,由中国华大基因研究所为首的26家中外科研机构联合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块茎作物马铃薯的基因组测序及分析”(Genome sequ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tuber crop potato)的研究论文,新研究为马铃薯的遗传学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研究人员首先将一种普通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诱导生成一种纯和的双单倍体植株。随后,研究人员针对这一单倍体植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拼接了马铃薯844 Mb基因组中的86%的序列,从中研究人员推测马铃薯基因组约包含有3903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至少存在两次基因组复制事件,表明了其古多倍体起源。测序结果还证实马铃薯基因组中包含了被子植物进化枝中2642个特异基因。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一个杂合二倍体马铃薯植株进行了测序,发现了一些基因组变异以及一些可能与马铃薯近交衰退有关的高频率的有害突变。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家族扩增,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新通路中基因的招募导致了马铃薯的进化。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抗生素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发的蛇毒抗临床耐药菌抗菌肽及衍生物近日获国家专利授权。该项目负责人李文辉介绍说,动物抗菌肽因为其直接破坏细菌细胞壁和膜的通透性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抗感染候选药物。研究人员立足于实验室在动物抗菌肽研究的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在超过500条动物抗菌肽中优选出蛇毒肽。蛇毒肽对500多株临床耐药菌株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极低的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以及溶血活性,优于美国正进行III期临床的同类候选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肿瘤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自然—遗传学》杂志近日刊登了我国科学家食道癌和肺癌研究的重要进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东昕牵头的食道癌研究,对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近万例患者进行对照验证,发现5个染色体区段的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发病相关。由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沈洪兵牵头的肺癌研究,发现了4个染色体区域的6个遗传变异与肺癌发病相关,其中有3个致病位点为首次报道。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