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图、比例尺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一)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相比,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

数字式:如 1 1000000 或 1/1000000 或百万分之一 文字式: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00 千米” 线段式: 3、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即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结论 1:绘制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大些;反之则应小些。并考虑纸张

的大小。 结论 2:图幅面积相同的地图,所表达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达图中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则

比例尺越大,表达图中的内容越详细。 结论 3:实地范围相同的地图,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表达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图幅面积越大,

比例尺越大,能表达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的缩放结论:

新图比例 尺的变化

比例尺放 大到 n 倍 比例尺放 大了 n 倍 比例尺缩 小到 n 倍 比例尺缩 小了 n 倍

原图比例尺×n 原比例尺 ×(n+1)

实地范围 不变图幅面积 新图的图幅面积 为原图的 n2 新图的图幅面积 为原图的(n+1)2

图幅面积不变 实地范围变化 新图实地范围 为原图的 1/n2 新图实地范围 为原图的 1/(n+1)2 新图实地范围 为原图的 n2

新图实地范围

为原图的 1/(1-1/n)2

原图比例尺×1/n 图幅面积

为原图的(1/n)2 原比尺×(1- 1/n)

新图的图幅面积

为原图的( 1-1/n )2

5、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⑴若图幅大小相同:

①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②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⑵若实际范围相同:

①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②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规律:①大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等。

②小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学校平面图等。 (二)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网

有关地球大小的几个重要数据

赤道半径 6378km;极半径 6357km;平均半径 6371km 赤道周长 40000km;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 21km

地球仪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即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倾斜方向不变)

两极: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和经度

地球仪上连接两极的半圆叫经线。

每条经线都相等,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是二面角;某一经线所在的平面与 0°经线所在的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该经线的经度。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又叫 0°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越来越大的是东经,经度越来越小的是西经。 能够平分地球的经线圈中的经线有如下特点:

东半球

20°w~0°~160°E 西半球

160°E~180°~ 20°w

纬线和纬度

赤道:在地球仪上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在地球仪同赤道平行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除极点外,各纬线都是圆,赤道最长,各纬线分别向两极递减,到极点成一点;任意两条经线间 的距离,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所有纬线都平行,所有纬线都与经线相互垂直,

纬度是线面角,球面上某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该点的纬度, 纬线和经线的特点:

定 义 线圈 形状 特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线最长,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线

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环绕地球一周且 连接南北两极点,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圆,只有 赤道能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 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W+

E=180 °

相互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关系

点 间隔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向两极递减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

指示东西方向

方向

1、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1)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注意的问题:

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 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2)经纬度定向

①南北方向的判定。

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 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向;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向。

2、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1)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注意的问题:

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 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2)经纬度定向

①南北方向的判定。

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 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向;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向。

②东西方向的判定。要用劣弧定向法:即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 180°的弧 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数值大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 a 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 b 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 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地点在西面。 距离计算

(1)纬度与距离:

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 1°的长度为 111 千米。 经线长度计算:L=111·m(m 表示所跨纬度数) (2)经度与距离:

①赤道上,经度 1°的间隔长度为 111 千米。

②南北纬 60°纬线上,经度 1°的间隔长度为 111/2 千米。

③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 φ)上,经度 1°的间隔长度为 111·COSφ 千米。 纬线长度计算:L=111·n·cosα (n 表示所跨经度,α 为所在纬度) 3、利用经纬网判定范围大小

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数相同的两幅地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

4、利用经纬网确定范围(定范围)

1.依据:任意相邻的纬线间隔相等,任意相邻经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方法:①同纬度,所跨经度数相同,实地范围相等。

②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实地范围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所跨经度数越大,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利用经纬网判定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

理论依据: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

(1)同一条经线,最短航程沿该经线走,方向正南或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等于 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分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判断方向。 (3)两点同一纬线圈

同在北半球:走向北弯曲的弧 同在南半球:走向南弯曲的弧 6、利用经纬网确定球面对称点(定对称点) ①关于赤道对称:经度相同,纬度相反

②关于地轴对称:纬度相同,经度相对,和为 180°

③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相反,数值相等,经度相对和为 180 °

等高线知识点

1、高度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高度。地图上的高度注记 ⑵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从局部区域看,表现为山顶、盆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从较大区域并综合海拔和 相对高度,又分为:山地、盆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1)大地形类型 (陆地地形) 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平原:海拔<200m,地势起伏很小,等高线很稀疏 高原:海拔>500m,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

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山地:海拔>500m,地势起伏很大,等高线很密集 丘陵:海拔 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集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 集。

温馨提示:阅读时应该加强一些数值意识 1)大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海底基本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 低的方向

1、山峰、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 2、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

3、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份指向地势低处。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高耸部分。 4、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份指向地势高处。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低凹部分。 山脊线与山谷线的判断

方法 1 :山脊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山谷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

方法 2 :内部等高线海拔高,外围海拔低,即“内高外低”为山脊;外围等高线海拔高,内部海拔低,即“外高内

低”为山谷。 判断坡度陡缓

规律: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坡度大小除与等高线密集程度有关外,还与比例尺和等高距有关,且与比例尺和等高距成正相关。 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计算:

(1):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

(2):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A点的海拔-B点海拔估计值 (3):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 h:

(n-1)d≤h﹤(n+1)d,其中 n 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 (4):陡崖的相对高度 h:

(n-1)d≤h﹤(n+1)d,其中 n 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 (5):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A≤H﹤A+d (A 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

(6):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B- d <H≤B (B 为崖底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等值线共性: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地图、比例尺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相比,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1000000或1/1000000或百万分之一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例尺的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eya0jjox02ra61x73m28mwx1483k01cw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