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在复习过程中,单纯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应该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以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 (三)回忆或再认
回忆: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三、记忆系统
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瞬时记忆 概念: 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 时间极短(图像0.25-1秒,声音2-4秒);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
迹易衰退
编码: ○1图像记忆----主要形式 ○2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1秒
(二)短时记忆 概念: 又称工作记忆,是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
到长时记忆的过渡。
特点: 时间短(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7+-2),;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 ○1听觉编码--主要 ○2视觉编码
存储----复述(有效方法) 包括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三)长时记忆 概念: 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主要 意义编码分类: 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存储: 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四、记忆的品质及培养
(一)记忆的品质:
(1)敏捷性----这是速度和效率特征。提高记忆敏捷性,首先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其次集中注意
(2)持久性----保持特征。加强记忆持久性,首先善于把实际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进行及时和经
常性的复习。
(3)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指对识记的材料,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培养准确性,首先认
真的识记,其次相似的材料经常比较,最后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识记的东西区别开。
(4)准备性----提取和应用特征。指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
解决当前问题。要求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科学识记+有效复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常见的方法是类别群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四节 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类型: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①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边数数,边算算术。)
6
②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计算3+4=7,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四个手指)
③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二、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①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医②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
①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人们对“月晕而风,拙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
②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凡绿色植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①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具有方向性和条理性.
②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是视角广阔、不拘泥成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思维的过程
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把树分解为根茎叶花)
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把经历变成一个短剧,搭积木) 2.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总结个子老鹰鸡鸭的特征是有羽毛) 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把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类) 3.系统化是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犬类猫科归为哺乳类) 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用数学公式解
一道题)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四、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路开阔,全面考虑问题;透过表面抓住本质) (2)独立性与批判性 (不盲从,独立思考问题)
(3)灵活性与敏捷性 (从不同角度、方法思考问题,随机应变,寻找新的途径,举一反三;思维活动迅速,
正确性高)钻牛角尖是灵活性不足的表现
五、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它与创造性活动紧密砖系在一起。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特点:流畅性: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灵活性:摒弃以往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
独创性: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如曹冲把石头作为称象工具。
创造性思维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创造性思维培养:
(l)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7
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做出疾病判断,公安人员根据现场,迅速对案情做出判断)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5)开设具体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
第五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表象与想象
1、表象 概念: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分类:按感觉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按创造程度分: 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
2、想象 含义:人脑対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按有无目的性分: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按内容是否新颖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按想象与现实分: 幻想、理想和空想。
有意想象: 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 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品质: 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再造想象 含义:依据词语或符号的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像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创造想象 含义: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 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及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培养学生想象力 (5)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
第六节 言语
1.言语 概念: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
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
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感知: 口头言语感知;书面言语感知
理解:(1)概念--借助与听觉和视觉的言语材料,在头脑中构建一一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2)过程--1.词汇理解或识别--2.句子理解--3.语文或话语的理解 2.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8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 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 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第三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1.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组成: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三种成分
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主要标志),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2.情绪情感的关系
区别 1.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2.情绪可以由对事物的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情境性和易变性。 情感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3.情绪体验强度大,带有冲动性并伴有外部表现。 情感比较内隐。
联系 1.情感依赖于情绪。情感在大量的情绪体验上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情绪表现。 2.情绪依赖情感的变化。 3.情绪的分类: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按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度和紧张度不同分为:
(1).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分类:
(1)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情感。
(2)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
体验
(3)理智感:人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绪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易感性、冲动型、两极性明显 (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 4.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压力 概念: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景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引起的心理反应: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 过度压力影响智力
9
自我防御机制 概念: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包括:(1)压抑 (2)否认 (3)置换 (4)文饰 (5)投射 (6)代偿 (7)升华 5.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如遇到危险呼救 (2)动机功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3)组织调节功能: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4)信号功能:在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点头摇头。。。) 6.情绪调节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1.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发挥机体潜能,提高脑力劳动效率。 2.积极情绪可以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积极的情绪帮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消极的情绪不利身心健康,缩小意识范围,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使身体感情脆弱。 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情绪反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方面)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法(转移注意力法、合理宣泄法、自我暗示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l)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健康情绪的培养 (l)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3)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 (4)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正确面对与处理负面情绪 二、情绪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意志
1、概念:意志是指人自觉的明确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够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准备阶段:(1)动机斗争(以愿望形式表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