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

一、为政以德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2.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①重教化,轻刑罚;②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③为政需正己;④举贤才;⑤取信于民;⑥讲究礼节。 3.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二、克己复礼 1.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2.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3.孝与仁的关系

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义。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孔子的“改革”目标是要“复礼”,回到他想象的周代,也许他很“天真”,但这毕竟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此,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就是一种保守落后的顽固不化,退一步说,这也是一种缺少科学理性的精神。

四、仁者爱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1)“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孝”)、尊敬兄长(“悌”)。

(2)“仁”的具体准则: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

(3)“仁”的具体表现: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善待自然等。“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深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4)“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5)要做到“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施行“仁”而达到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 2.判断“仁者”的标准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人是否对社会、对百姓做出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讲求小信小节。

3.“仁”与“圣”的区别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五、君子之风 1.君子

所谓“君子”,即“文”(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质”(内在的修养)兼美的人。 (1)“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孔子身体力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文”的杰出代表。 (2)“质”的具体要求:①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甚至“杀身以成仁”;②要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视不义而得的富贵如浮云,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③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④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总之,就是要文质兼美、温和严肃、威而不猛、庄重安详。 2.小人

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患得患失。孔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庸俗浅薄的人),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利益,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六、周而不比 1.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主要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要做到“周而不比”,①要胸襟宽广,不要心胸狭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②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唯利是图、互相勾结利用、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

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周而不比”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往,而不与谄媚逢迎、态度伪善、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交友也应有度。“规过劝善”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会使感情疏远甚至反目成仇;朋友之间的交往应遵循适度原则,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

2.以直报怨

孔子的“以直报怨”即当面直陈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直言相告自己的愤怨。相对而言,道家的“以德报怨”显得过于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褊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当是比较高的境界。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孔子却说“矜而不争”,告诫人们不要争强好胜。假如我们依照孔子的这些思想来处事,不是没有进取心,与时代相悖了吗 答:不与时代相悖。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君子有进取心,但不与人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去争名于朝,夺利于市。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孔子这种人格期待,无论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启迪意义的。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与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七、诲人不倦 1.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指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假如学生未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不勉强施教。孔子特别重视让学生根据已知事物的知识、经验有所发挥,他与子夏对《诗经》的讨论引发子夏的顿悟,就是最好的例证。

(3)循序渐进。 (4)重视诗礼。 2.孔子的治学思想

述而不作。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的现实是“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孔子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分科教育,定向培养。

八、高山仰止

主要领会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及其人格魅力。

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但是他并不以此为傲。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真诚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一、为政以德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2.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①重教化,轻刑罚;②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③为政需正己;④举贤才;⑤取信于民;⑥讲究礼节。3.特别注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aaw7qv0m5a66i6tmib553973044s0105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