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1、塞罕坝精神内涵: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2、形成过程: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清朝后期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皇家猎苑蜕变成了沙地荒原。
1962年,为恢复塞罕坝生态环境,国家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3、时代意义:
在培训中党员干部要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使命,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369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誓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用生命呵护绿色,用心血浇灌大地,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矢志艰苦创业,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绿色传奇。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海拔、高寒、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在失败中思变在开拓中进取,先后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等诸多技术难关,开创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治荒沙到生态育林,从保生态再到林业惠民,成功走出了一条生
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
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以上就是南京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本次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对上述培训内容或方案也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登录红色文化官网,有专业的老师在线与您沟通,制定专属活动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