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打印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

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 等级。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一)“灵魂”的含义:

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 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 (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

认为灵魂分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不一样,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关系,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级的灵魂。 (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 1、对感觉的划分和设想通觉。

2、把感觉灵魂比作“腊块”,感觉比作在腊块上印章。 3、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

“感觉从一般和全部意义上来说,应被理解为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能力”。 他认为可感形式既不是可感事物本身,又不是可感事物的本质,不是定义所表达的形式,而是事物的印象。

(四)论灵魂的理性认识。

1、认为理性灵魂是人类灵魂所特有的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2、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3、认为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认为可知形式是从可感形式中抽象出来的。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 (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1、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 2、认为最高的善是幸福。

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是自然倾向,是一切目的的目的。 认为幸福的本质是德性,幸福的外在条件是快乐。

他的观点具有修正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观点的目的。 3、认为有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 4、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实践智慧”。 5、论“中道”:

(1)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中道”。

(2)认为“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适中的德性就是善,是相对于两个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

(3)认为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论国家:

(1)认为国家是家庭和村落的延续,但又认为它在本性上先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形式。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2)认为个人只有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德性,达到最高的幸福。 (3)论述了国家的功能。 2、论政体:

(1)对政体进行区分:

认为在理论上是好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 认为在理论上是不好的政体:暴君制、寡头制、民族制。 (2)认为现实中最好的政体是立宪制,是“中道”的政体。 思 考 题

1、亚里士多德的“四因”是什么?2、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中道”范畴。

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的观点。4、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功能和类别的观点。

第六章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2)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 3)从哲学特征讲:

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一、伊壁鸠鲁派哲学 该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为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也叫“花园派”。 (一)原子论思想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属于原子论。 但是,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发展: (1)在原子的性质中加入了“重量”性质。(2)认为原子的下落运动会产生偏斜。 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1)由于原子有了重量,增强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说服力。

(2)由于存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丰富了对原子运动形式的认识。

(3)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产生于原子的直线运动,增加了对运动的偶然性的认识,说明了事物生成中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 主要观点:

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伴随。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应该说他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二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不足。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他还不能说明清楚。 二、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

(一)斯多亚派的历史阶段及代表:

1、早期: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创始人为芝诺,其他代表有克里尼雪斯(Cleantlies、公元前331——前232年)和克吕西甫(Chrisippus、约公元前280——前206年)

2、中期:罗马人征服希腊化地区之后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约公元前146年——前27年。

代表有巴内修和波赛唐纽斯3、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代表有赛尼卡、爱比克泰德。河马可?奥斯留 (二)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

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 主要表现在在不同的层次上论述世界万物。 1、在微观层次上的观点:

(1)认为万事万物由元素构成,并消解为元素。

(2)认为火是最初的元素,是主动的本原;土、水、气三种元素由火产生,但水和土是构成万物的被动元素。

(3)认为火和气两种元素构成的精气,叫做“普纽玛”或“精神”,它最富有火的能动性。 2、在可感的宏观层次上的观点:

(1)认为在被构成的万物中,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或“理性”,是它们二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2)认为理性依自身能力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级的、最普遍的是“普纽玛”,最高级的是理智。

(3)认为理性所规定的形体由于理性的等级而被排列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的等级系列。

(4)认为神是具有完全理智的形体,“有智谋的火”;人介于神和动物之间,人与神奉献理智,与动物分享灵魂。 3、在宇宙观层次上的观点:

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形体,既包含着千千万万个体的普遍形体。 (1)宇宙是由事物的全部和宇宙秩序结合的整体。 (2)宇宙是有理性的,按照节律作循环运动。

(3)宇宙整体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朽的,但火是永恒的、神圣的。 (三)斯多亚派的伦理学

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

斯多亚派的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1、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

2、在斯多亚派看来,逻各斯是必然性,因此按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因为命运是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由自己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

3、认为人虽然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顺从命运,也就是理性的态度,它的特点是“不动心”,不动心是幸福目标。

4、认为不顺从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具体为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因此他们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是对立的。 (四)斯多亚派的政治学

1、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 2、认为世界城邦遵循“自然律”或“自然法”。 三、怀疑派(Skepticism)

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哲学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时期: 1)早期: 2)中期:3)晚期: (一)皮罗的怀疑主义(皮罗主义) 皮罗(Pyrrhon、约公元前365——前270年) 1、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2、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认为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 (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

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osm)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

1、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三个。2、认为太一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

3、认为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流溢”。4、“流溢”过程:5、认为人的灵魂可上升或下降。

思考题 1、伊壁鸠鲁对原子论发展的观点。2、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恩格斯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一)犹太人和犹太教。 “希伯莱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耶和华” (二)耶稣阶段。 “弥赛亚”(犹太人的救世主)、“基督” (三)圣保罗(保罗)阶段。(四)基督教的诞生。(五)罗马帝国阶段。 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

(一)教父和教父哲学 1、教父: 2、教父哲学: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

1、三位一体说。 2、创世说。 3、原罪说。4、救赎说。 5、天国报应说。 (三)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

1、信仰主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德尔图良代表。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奥古斯丁代表。

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Augustin、354——430年) (一)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二)知识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1、上帝就是真理自身或上帝是真理的来源。 2、人获得真理是上帝的“光照”。 (三)神正论。

1、关于什么是“恶”的问题。 2、意志自由说。3、原罪和恩典说。 (四)基督教的社会历史观: 认为真正的历史是“上帝之城”的历史。 思 考 题:解释“教父哲学”。

第八章 早期经院哲学

一、什么是“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由教父哲学发展而成。 (一)“经院哲学”含义

原义:指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 (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实在论之争。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二)问题的由来

来源于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 (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

(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把问题引进,并强调其研究价值。 12世纪时问题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 (三)唯名论的观点

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不过有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的区分: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四)实在论的观点

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实在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 (六)争论的社会意义 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 二、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一)生平活动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1109年。早期实在论最著名的代表。

(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

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 2、认为“信仰,然后理解”。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1、“本体论证明”的内容; 推理形式: 2、对“本体论证明”的辩护:

(1)高尼罗对安瑟尔谟的证明的反驳: (2)安瑟尔谟对反驳的辩解: (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他同罗色林的争论代表了实在论同唯名论的第一次交锋。 三、罗瑟林 (一)生平活动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论的代表。 (二)主要思想

1、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

2、认为共相(一般概念)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如果是实在的话,只是表示声音而已。

3、在逻辑上对“三位一体”教义产生了异议解释。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打印版

(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等级。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一)“灵魂”的含义: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9131knbm38ccg96mxg8n6j4879hw00by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