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要点:彩礼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婚姻习俗,一般是指男女双方恋爱关系确定以后,按照当地习俗男方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表示缔结婚姻的意思。 但是,男女双方一旦离婚或解除婚约的,那么彩礼要不要退还?该如何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共有三种关于退还彩礼的情形,套用这三种情形大家都会,可是在实务中彩礼的退还所参考的因素并不简单的是这三种情形,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下面笔者来给大家说说。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给付彩礼就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以缔结婚姻为目的而赠与的对方财物,既然双方婚约解除或最终未缔结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条件未成就,所赠与的财物应当返还。也就是说,正常的情况下,未登记结婚的,要退还彩礼。
注意事项:社会生活总是复杂的,如果未登记结婚的,但男女双方有共同一起生活,例如生活在一起六个月了,或者生活在一起四年了,这样情形是大量存在的,这种情况下也要退还彩礼吗?并非如此,这种情形下,法院一般会根据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酌情退还或不退还,因为这种情况下双方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婚姻,但在一起同居生活,有婚姻之实,如果双方解除婚约后要求完全退还彩礼并不公平,所以实务中是酌情返还或不返还。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双方虽然在法律上确认了婚姻关系,但是双方结婚后没有共同生活,无婚姻之实。这一项实际上正好与第一项相反,因此虽然登记结婚了,但未共同生活的,因此仍然需要退还彩礼。 注意事项:登记结婚后,双方共同生活了一个月就离婚了,要不要发退还彩礼?上面所说的就应当是指完全未在一起共同生活,那一起共同生活一个月呢?其实这种情形下,在司法实务中,法院仍然会判决适当退还,毕竟双方结婚后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时间如此的短,不退还会违背公平原则。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婚约一方本身无力支付大额的彩礼,但为了缔结婚姻而向他人举债支付彩礼,这种情况下该彩礼应当退还。
注意事项:婚前举债支付的彩礼,如果离婚时该债务并不存在的呢?当然不会再退还了。另外虽然举债支付的彩礼,但是结婚时间特别长的,即使离婚也不存在退还的问题,还有导致生活困难,必须是在离婚时还存在的。
双方解除婚约或离婚时对于彩礼的处理并非机械的完全按上述标准,实务中还参考一方的过错情况、公平原则、当地婚姻习俗等情况进行处理。
为了更好的阅读和理解上述法律知识要点,笔者分享一篇司法机关在网络公开的实务案例,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和汇编,案例观点仅供学习交流所用! 案情简介
原告起诉称:原、被告经人介绍认识,2012年12月20日举办婚姻并一起生活,同居后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居后于2013年10月5日生育一个女儿,与被告生活期间,原、被告经常生气打架,被告置出生两个月的女儿不顾,外出至今不予家里联系,为此要求解除婚约,被告归还彩礼款33480元及支付女儿抚养费。
被告答辩称: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出答辩意见,未到庭参加诉讼。 判决观点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请求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款是按照我国民间婚俗,订立婚约的财物往来,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方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应当予以支持,本案中因原告张某某与被告陈某某已举办结婚典礼并同居生活,故彩
礼款应予部分返还。结合其同居时间法院酌定被告应返还彩礼款15000元。婚生女田小某,2013年10月5日出生,现随原告生活,由原告抚养,被告应当支付给子女抚养费。 判决结果:一、被告陈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退还原告张某某彩礼款15000元;二、女儿田小某由原告抚养,被告陈某某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向于每月最后一日支付抚养费800元至田小某十八周岁。 案例评析
在这个案例中,原、被告双方已经举办了婚礼,并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并未登记结婚,这种情形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是常见的现象。如果严格套用上述司法解释第一项的法律规定,被告需要向原告返还全部的彩礼33480元,但是法院最终仅支持了部分返还,主要还是考虑到,双方虽然未登记结婚,但已经实际生活在一起,应当适当返还彩礼。假如双方订立婚约后没有共同生活,这种情形下一般都是要全额返还的。
公平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在司法实务中有最高的指引作用,试想本案中如果判决全额返还彩礼,从一般公众的认知上都难以接受这种判决结果。实务中涉及到退还彩礼的纠纷时,除了适用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外,还考虑公平原则、婚姻习俗等因素,法院在判决时考虑的比重同样也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