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决定论
, 1、班图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
三角互动关系。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如何是由外界环境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 2、评价:交互决定论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
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
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
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 个人 , ? ? , ? ?
, 行为 ? ? 环境 班杜拉交互决定论示意图 , (二)自我效能感 , 1、自我效能感含义
, 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
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
向。
,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 (二)自我效能感 , 1、自我效能感含义
, 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
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
向。
,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简评 , [贡献]
, 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
的贡献;
, 2、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
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
的参照点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
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
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 4、他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
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 [局限]
, 1、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 2、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图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即它忽视了
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
产生影响;
, 3、班图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难以让人苟同,对儿童的
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 4、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
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从变态心理学中获取知识:
巴普洛夫的行为主义的起始:
, 巴甫洛夫(1849-1936)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1874-1949)的工具性条件反射
的学习理论与研究为行为学习论打下了理论与方法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
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
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2、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因素。班杜拉将这些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和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
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包括学习的遗传机制、以环境刺激信息为基础的对行为的预期、社会的预兆性线索等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包括替代性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和自我强化(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他们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