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训练题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shū(疏) 拖tà(沓) 恳qiè(切) 累赘(zhuì) 别扭(niu) 商酌(zhuó)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譬如(bì) 修润 鞭炮 鞠躬尽瘁(cuì) ..B.打拱(gǒng) 朦笼 删去 自作自受(zuò) ..C.监督(dū) 繁碎 丁卯 颠沛流离(diān) ..D.恢复(huī) 慎重 遗瞩 诲人不倦(huǐ) ..
(解析:A.“譬”应读为“pì”;B“笼”应写为“胧”;D.“瞩”应写为“嘱”,“诲”应读为“huì”。)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
(解析:C项“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是向老师请教,对象使用不当。)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牵涉着国家安全。
1
B.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治疗”和“预防”调换位置;C.主客体颠倒,应是“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D.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7.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D)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解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02 课内精读
阅读“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回答问题。 8.选段主要反映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9.叶圣陶“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0.写叶圣陶在写文章方面的主张,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突出叶圣陶严于律己的品德。 03 拓展阅读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
2
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做铺垫。
1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条幅? 说明叶圣陶书法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 1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他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他的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1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
提炼。
04 综合性学习
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5.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3
16.在文明城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的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
17.遵义二中团委会打算向全校师生发出弘扬美德的倡议,请你为下面尚未完稿的倡议书补上两条具体内容。
倡议书
全校师生:
拾金不昧、扶助弱小、舍己为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弘扬美德,传承文明,营造校园新风,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宣传弘扬美德的重要意义。 二、奉献爱心,扶危济困,尽力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三、尊老爱幼,从我做起,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美德之花开遍校园内外、大江南北。
遵义二中团委会 2024年4月30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