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的分析
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政府亦将低碳经济作为政策诉求点加强了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有效应对政府规制并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设定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在低碳视角下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时间效应 强度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再到 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而低碳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政府环境规制才能实施,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才能完成,因此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水平,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对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尚未突破倒“U”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两难区间,环境问题的改善与经济绩效的提高面临严峻的权衡问题。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制定,加强环境规制是我国政府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环境规制可能会促进(Porter,1991;Jaffe,1997;Berman,2001)也可能会阻碍(Rhoades,1985;Wanlley,1994)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那么现阶段我国政府环境规制是阻碍还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检测和分析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制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探讨政府环境规制效果的强度差异并探寻最优规制水平对各地区有针对性地利用政府环境规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运用2000-2010我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运用计量模型验证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时间效应①;第四部分构建门限模型,测度不同强度下环境规制对创新影响的差异,即环境规制的强度效应②;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①②
时间效应是指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随时间变化呈现的不同效果。 强度效应是指不同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
二、理论机制分析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加强环境规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应该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被规制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由于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Magat,1978),关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国家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部分在梳理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具体如下:
(一)直接影响
政府环境规制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不得不考虑由于规制而额外附加的约束条件,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阻碍技术创新,也可能诱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的创新机会,分别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和激励效应。
1.挤出效应
首先,政府环境规制要求企业投资于污染治理,或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方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投资就会挤占原来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Schmalensee,1994),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政府通过环境规制使环境资源具有经济物品的特征(Bailey,1974),当企业消耗环境资源进行生产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产品价格上升,在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利润率的降低,从而减少企业创新的动力(Ashford,Heaton & Priest,1979)。Wanlley 和Whitehead(1994)研究指出,环境规制不仅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而且用于减少污染、提高质量的投资会挤占有前景项目的资金投入,此外企业服从严格的环境规制,还要吸纳一部分财务资源,占据相当比例的管理时间。Ederington(2000)研究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会阻碍一个地区FDI的流入,因此可能会减少一个地区的研发资本总量。
2.激励效应
首先,环境规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意识,规制解决了企业和个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企业不得不面对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政府政策的有效引导可以减少企业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其次,环境规制通过对生产用社会资源收取费用或限定范围,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种要素价格的变化和成本的增加,可激发企业主动技术创新的欲望(Baumol,1988;Popp,2006),因为按照一定的环境规制,企业不进行创新就无法生存,迫使企业把技术创新的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保护领域和提高产品质量之中。最后,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先动优势激励。Porter(1991)指出,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设置的进入壁垒,创新是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能给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经济租金”。由于环境规制往往是面向社会所有企业,先获得符合政府规制的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申请专利使创新成果得到保护,其他企业为了服从政府规制将不得不购买该企业的创新成果,这给企业创新带来了不可预期的收益,这一收益往往会激励企业按照政府规制进行技术创新(Iverstine & Kinard,1979)。
(二)间接影响
由于各国环境规制强度的差异性,政府环境规制对出口以及FDI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开放经济条件下,出口和FDI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技术的重要路径,因此
环境规制通过出口和FDI对技术创新产生的间接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
1. 外商直接投资(FDI)
环境规制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John & Catherine,2000)。一方面,相对严格的环境规制可能会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阻碍外资企业进入,以及通过消除外部性增加增加环境成本影响已存在FDI的扩资行为(刘洋,2009)从而减少一个地区的研发资本总量。Ederington(2000)研究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会阻碍一个地区FDI的流入,Levinson(1996)也认为环境规制对产业区位选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相对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有选择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积极促进优质FDI的流入,并与国内企业进行有效竞争,从而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Friedman(1992)反对“污染天堂”假说时证明环境规制对于 FDI 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甚至具有刺激促进的正向作用。
2. 出口贸易
随着环境规制措施的不断实施,环境规制对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担心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其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是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措施的重要考虑因素。由于各国所执行的此类规制各不相同,政策之间的巨大差异对国际自由贸易产生越发重大的影响,其中部分规制甚至演化成为阻碍自由贸易的“绿色壁垒”。一国若执行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引起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产生“环境规制成本贸易转移效应”,削弱其出口竞争力,对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Thille,2001)。基于“波特假说”的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先动优势效应以及产品效应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且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减少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高技术含量对环境影响较少的产品出口。
由文献回顾可知,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学者们的观点也莫衷一是。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下,学者们大都认为环境规制会通过增加生产成本等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Porter(1991)提出“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创新补偿作用。但很多学者认为波特假说不具有普适性,本文将利用中国的地区数据验证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存在,以及不同规制时期和规制强度下,规制效果的差异性。
三、时间效应分析
“波特假说”挑战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理论框架,认为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我们重新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部分将从动态视角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长期影响,即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
(一)模型的设定
为验证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时间效应,本文通过构建政府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其它可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控制变量。同时,为验证环境规制通过FDI和出口对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在模型中加入环境规制与贸易以及环境规制与出口的交互项,为缓解变量的多重共线性以及方程的异方差性,模型采取双对数形式,具体模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