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 江 学 院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 建筑设计基础 课 程 代 码 : 32140530 授课专业班级 : 08环艺戊班 授 课 教 师 : 肖丹 系 别 : 美术学院
年 月 日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建筑设计思维和正确的建筑观:帮助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中外建筑发展的背景知识等;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过程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能运用所有的基本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理性评价;
4、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2、
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徒手及工具的铅笔与墨线效果表现,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是互动,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授,也重视学生在课程作业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主。首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学生作业的过程继续补充建筑知识。
五、教学内容: (第1讲)讲课要点: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 3、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 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5、建筑使用构成和功能组织; 6、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1)、建筑的分类
一、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
(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 (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 (4)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类,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 伊斯兰建筑、欧洲文化建筑、希腊古典文化建筑等。
(5)按照材料技术特征分类,可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拱券建筑等。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 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个部分:
(1)结构性部件:基础、桂子、梁、承重墙、楼板等; (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台等;
(3)装饰性构件:天花板、线脚等;
(4)环墙部件:直路、道路、场地、绿化等。
2)、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设计的基本类型
两个最基本的类型,一是创造型设计,二是优化型设计。创造型设计是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等的创新运用,来达到更加完美地解决实际建筑问题或创造完美的建筑体验的目的。优化型设计者是利用通用的材来料技术及常见的形态解决一般性的设计要求,在一个普通的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内容都属于优化设计
二、思维模式的分类
人类思维的模式按照方向性的角度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内的内敛性思维,另一种是向外的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夫没有归纳、分析、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按照空间的广度来看则可以分为整体式思维、线性思维、跳跃式思维等。整体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把握住整体,注意到整体的要求与目的,线性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局部的逻辑连贯性,跳跃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各部分的联系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
从思维所运用的器官来看,可分为逻辑思维和视觉思维。 三、建筑设计的目的
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建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目的性都很强的工作,若没有专业且系统的训练,很难肩负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
2、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
从历史上看,建筑发展经历了古典、近现代以及当代三个大的阶段。从空间范围上看,在古典时期,世界上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埃及建筑、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爱琴海域建筑、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等,近现代时期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等,到了当代,建筑出现了.“百家争鸣”多种风格流派共存的状态。
一、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环境 二、从受限制到自由表达
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
四、从关注建筑自身到关注使用者 五、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 六、从风格迥异到风格趋同
七、从使用传统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到以现代工业化合成材料为主 八、从单纯注重形式到空间形式并重
3、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首先,要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以及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建筑造型的选择、建筑结构的选择、建筑安全的保障,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等:再次,需要注重的是空间、技术、施工等细节的推敲与优化设计,最后是经济和投资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建筑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1.社会文化 2.地理环境 3.政治与经济 4.人的使用要求 5.细节的要求
6.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依据
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1.建筑设计的内容。一是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二是建筑的功能设计;三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
2.建筑设计图式表达的内容:(1)构思草图(2)分析图(3)总平面图(4)平面图(5)立面图(6)剖面图⑺轴测图⑻剖轴测图(9)透视图(10)剖透视图 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建筑设计的程序(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设计方案阶段。(3)扩初阶段。(4)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步骤
分析条件----构思-----形成方案----深化调整-----调整-----深入----调整----再细化一再调整----再深入------成果 建筑设计的分析:
设计分析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深人探索、认知。设计分析主要包括有关自然关系的分析、有关社会关系的分析以及有关入的分析。所有的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与建筑空间形态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就是将已有的分析成果通过设计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最终把所有设计条件及内容整合到一个建筑中。
四、建筑设计的方法 1.图解分析法2.模型分析法 建筑总平面与平面设计:
1.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1)总体分析。⑵竖向设计,针对复杂的地形,尤其是地形高度有变化时,以解决基地的道路、场地、建筑在竖向上的连接关系以及场地排水等具体功能要求。(3)环境设计。
2.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步骤:(1)先从总体入手,根据外界条件,探索可行的布局方案。(2)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种单体空间组织,同时不断与总体相协调。(3)在单体设计趋于成熟时,最后调整并确定总体布局(最终解决方案)。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
5、建筑使用空间构成与功能组织
一、建筑使用空间构成
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二、建筑空间功能组织。1.建筑功能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2.建筑空间序列与人的活动的对应关系3.功能空间的组合形式,(1)走道式组合。⑵套间式组合。(3)大厅式。(4)单元式。
6、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一、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 原始建筑材料及简单加工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天然石材、传统工艺砖、夯土、传统工艺玻璃等。
2. 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现代工艺玻璃、铝板、现代工艺砖、混凝土、各种合成材料等。 二、建筑结构的种类与选择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墙体承重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膜结构等。
(第2讲)讲课要点:
1、建筑的设计手法和空间形态; 2、建筑造型的视觉美学原理; 3、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4、建筑造型设计的内容
5、建筑设计表达的内容与形式; 6、绘图的常用工具;
7、建筑设计草图的作用和类型 8、建筑模型的表达
建筑空间的认知内容:
1. 空间的虚空性2.空间的容纳3.空间与光影
建筑空间的认知层次:
(1)第一层次指的是对建筑空间物理属性的认知,是对由遮蔽围护物所包围空间的简单和直接的基础认知,即认知空间的容积特征。 (2)第二层次的空间认知是对通过设计组织的艺术空间的认知
(3)第三层次的空间认知是综合考虑空间和与空间关联的诸多因素的深层认知。
建筑空间的形态与联系: 一、建筑空间的形态
1、围合实体在空间里外露的形状姿态 2、空间自身的表现形态 二、建筑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1、功能对单一建筑空间形态的要求
2.、功能对复合建筑空间形态的要求 三、建筑空间形态的结构支持
1、结构的竖向支撑和水平张拉 2、建筑结构所创造的空间形态
1、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
一、 空间的限定
1. 水平要素限定的空间(1)基面(2)基面抬升(3)基面下沉⑷顶面
2. 垂直要素限定的空间(1)垂直线式要素(2)独立的垂直面(3) L形面(4)平
行面(5) U形平面⑹四个面闭合 二、 空间的组合
1. 空间关系(1)空间内的空间(2)穿插式空间(3)邻接式空间(4)由公共空间
连起的空间
2. 空间组合(1)集中式组合(2)线式组合(3)放射式组合(4)组团式组合(5)
网格式组合
三、 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1. 运动轨迹的连续性2.视线的延伸3.室内外空间感觉的互换
2、建筑造型的视觉美学原理
一、视觉生理与建筑造型设计 1.明度视觉现象与建筑造型设计 2.色彩视觉现象与建筑造型设计 3.空间视觉现象与建筑造型设计 4.错幻视觉现象与建筑造型设计
二、视觉心理与建筑造型设计。这一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感觉阶段;第二是组织阶段;第三是辨认和识别阶段。
1.视觉注意与建筑造型设计 2.视觉理解与建筑造型设计 3.视觉思维理论与建筑造型设计
3、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建筑造型设计中心的比例与尺度 二、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对称与均衡 三、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虚实与疏密 四、建筑造型设计中的重复与渐变 五、建筑造型没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六、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对比与统一
4、建筑造型设计的内容
一、 建筑的造型设计与功能 二、 建筑的造型设计与色彩 1. 色彩具有对建筑形象的调节作用 2. 色彩具有区分和识别建筑功能的作用 三、 建筑的造型没计与尺度 四、 建筑的造型设计与材料
5、建筑设计表达的内容与形式
1)、建筑设计表达的作用和类型:
建筑设计表达就是将设计师的设计构思通过一定的媒介以视觉化的形式描绘出来并形成方案的过程。
建筑表现图广义上说是表现建筑室外或室内设计的图纸,通常多指透视表现图。建筑表现图的作用是表现建筑师得设计效果,是建筑师的表现语言:(1)表达构思。(2)推敲方案。(3)表现建筑真实效果。
建筑表现图的种类(1)单色表现图(2)彩色表现图 2)、绘制建筑表现图的基本技能和工具
绘制建筑表现图的基本技能(1)透视图基础(2)绘画基础 3)、透视的基本原理:平时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6、绘图常用工具及特点(如教材第五章P50-60)
钢笔、铅笔的表现;钢笔淡彩的表现;马克笔的表现;彩色铅笔的表现
7、建筑设计草图的作用和类型
正式建筑图
一、 制图基本知识
二、 绘图工具的选择(1)铅笔。(2)针管笔。(3)一字尺或丁字尺。(4)三
角板。(5)比例尺。(6)圆规。⑺曲线板。⑻擦图板。
8、建筑模型的制作程序
1、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2.模型基座的制作 3.基座放样 4.建筑场地 5.点景制作 6.模型组件制作 7.模型组件拼装 8.环境氛围调整 小结: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面临的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者、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等方面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由于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和整体、这一局部和那一局部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而且每个工程中各种矛盾的构成又各有其特殊性。
所以说,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总之。建筑设计是一种需要有预见性的工作,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的和
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
为了使建筑设计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少出差错,取得良好的成果,在众多矛盾和问题中,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大体上要有个程序。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设计工作的着重点、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为此,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搜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和详图等,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它因工程的难易而有增减。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搜集资料阶段。
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第3讲)讲课重点:1、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2、布置作业1。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尤其是近代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儿大的成就,使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我们眼前,大片的森林草原被破坏、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全球,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物种灭绝过程之迅速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些大城市现在几乎很难出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当自然失去生态平衡、物种濒临灭绝时,大自然也会对人类进行报复。这一切的一切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逐渐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不可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进
行沟通,而不是同自然展开争夺战,抢点地皮及其他有限资源。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由于科学、技术、社会、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建筑师在当时真正把握住了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的契机,把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思潮与学派更是纷涌而起。所有的建筑入都在思索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都在寻找能够再次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生态学对建筑学的影响。概念、基本特征、设计原则(p70-71)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国外关于“绿色”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绿色建筑
的发展趋势(p72) 三、智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p75) 四、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