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童庆炳《文学理论》全部重要概念清晰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概念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1949年建国后从俄文翻译过来,实际上正确名称应是“文学学”。

文学活动:文学不是以成品这种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是由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

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研究围:文学的普遍规律。研究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研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应有品格:实践性、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四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

成的。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批判地继国古

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其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

论”。他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

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

艺术生产论:第一种意义: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

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世纪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意识形态”这个完整的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信仰马

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结合。

艺术交往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

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

.专业WORD.

.

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成。是

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它是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一方面要使得人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通过改造环境和自然以适应人的要求。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

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物质实践活动: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包括政治、科学、艺术、、法律、道德等,

它是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一方面决定于物质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人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

文学本体论:“本体论”是一个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

特征的学说。“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是兰赛姆提出的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它诚然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包括诗、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

文学等样式,但在古代甚至今天,却至少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大体形成了: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

“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等一般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直到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也已经被觉察到了,尽管到后来才被明确地突出出来。

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代世界,这是文学的通行含义,即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

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是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文学审美含义的脱

.专业WORD.

.

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晋时期(3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至18世纪,集中表现在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之一员这一进程。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

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它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

与赞美、欢乐与痛苦等。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同时,审美情感已不只是单纯情感,而是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认识因素: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

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话语是特定

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把文学不是简单地看做语言或言语,而是视为话语,正是要突出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具体社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紧密联系。把文学视为话语或话语实践,主要目的不是仅仅突出文学的语言形式,而是强调这种语言形式本身正处在完整的社会生活过程的相互作用中。

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籍”,来自中国古典诗学。“蕴”原义是积聚、收藏,

引申而为含义深奥;“藉”原义是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而为含蓄。这样,“蕴藉”在用于品评人物时,多指人物品性的宽容和富于涵养。而在文学领域,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现文学

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小中蓄大)和含混(一中生多)。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价值:是人类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中出现的一个关系畴和目的畴。它表明的是客

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物质生活中,客体与主体之间产生了使用价值,用它来表示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在精神生活中,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上,又产生了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等等。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

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

.专业WORD.

童庆炳《文学理论》全部重要概念清晰总结

.概念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1949年建国后从俄文翻译过来,实际上正确名称应是“文学学”。文学活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den71j2t23x6i11fyp2nsft0iv0l00r4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