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简答题
1.权益法有如下三个特点:(1)购买股票时,按实际成本入帐;(2)按照投资企业占有受资企业全部股份的比例,把在受资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应占有的部分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记入“长期投资”科目。(3)收到受贤企业发放的股利时,冲减“长期投资”科目。
2.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确定的原则是:(1)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了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有效年限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2)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限,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3)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都没有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确定。(4)受益期难以预计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
3.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账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又要在该总账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中进行详细登记。
要点:
(1)同时期登记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记入其所属的明细账户。
(2)同方向登记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登记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时的方向必须一致。 (3)同金额登记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记入总账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明细账户中的金额之和相等。 (4)同依据登记
登记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所依据的会计凭证相同。
4.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应该根据错误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按照下列更正错账的方法进行更正。 (1)划线更正法。在结账以前,如果发现账簿中所记文字或数字有笔误或数字计算上有错误,但记账凭证填制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更正时,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红线注销,并使原来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红线上面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图章。文字写错可更正个别错字,数字写错,应将错误数字全部注销,不得只更正个别错误数码。
(2)红字更正法。也叫红字冲销法或红字订正法。记账之后,无论结账前还是结账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或金额发生错误,可采用此法更正。更正时,应先填制一张与原来发生错误相同的记账凭证,但金额应用红字,据以登记账簿,冲销原来的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据以记账。
5. (1)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当分别核对相符,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的登记是否正确。
(2)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以及期末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的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的记录核对相符,以检查日记账的登记是否正确。
6
(3)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双方发生额及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以检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是否正确。
(4)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有关保管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以检查双方登记是否正确。
6.
(1)根据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7.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8.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4)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9.
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应当分别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
(2)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五、核算与计算题
1.[解答]:
(1)11月1日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 60000
贷:应收帐款 60000
(2)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应计利息=60000×9%×2÷12=900(元)
7
借:应收票据 900 贷:财务费用 900 (3)1月4日贴现时,
票据到期值=60000×(1十9%×3÷12)=61350(元) 贴现息=61350×6%×28÷360=286.3(元) 贴现净额= 61350一286.3=61063.7(元) 借:银行存款 61063.7 贷:应收票据 60900 财务费用 163.7 2.[解答] :
(1)惜:材料采购 273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644 贷:银行存款 32024 (2)借:原材料 28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620 材料采购 27380 (3)借:材料采购 1809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70 贷:应付帐款 21160 同时,借:原材料 17500 材料成本差异 590 贷:材料采购 18090 (4)借:生产成本 49000 制造费用 1400 管理费用 2100 贷:原材料 52500
(5)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50一620+590)÷(14000+28000+17500)×100%=0.87% 本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52500×0.87%=456.75(元) 其中:生产成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49000×0.87%= 426.30(元) 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1400×0.87%=12.18(元) 管理费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100×0.87%= 18.27(元) 借:生产成本426.30 制造费用 12.18 管理费用 18.27 贷:原材料 456.75 3.[解答]:
8
①计算过程如下:
资产合计=8000÷(1一60%)=200000 负债合计=200000一80000=120000 长期负债=56000÷0.8=70000 流动负债=120000一70000=50000 流动资产=50000×2=100000 现金十应收帐款=50000×1=50000 存货=50000
销售成本=(50000十30000)÷2×4.8=192000 销售收入=192000÷(1一25%)=256000 销售毛利=256000×25%=64000 营业费用=256000×15%=38400
应收帐款=256000÷12.8×2一16000=24000 现金=50000一24000=26000
固定资产净值=200000一100000=100000 累积折旧=116000一100000=16000 ②填制会计报表如下:
××公司资产负债表
1997年12月31日 (元)
资产 现金 应收帐款 存货(商品)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原值 减:累积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资产总额 金额 26000 24000 50000 100000 116000 16000 100000 负债及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年利率8%) 负债合计 股本 盈余公积 股东权益合计 负债与股东权益总额 金额 50000 70000 120000 60000 20000 80000 200000 ××公司损益表
1997年度 (元)
项目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毛利(为销售收入的25%) 营业费用(为销售收入的15%)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 金额 256000 192000 64000 38400 5600 20000 4.[解答]:(1)借:管理费用 350
9
贷:库存现金 350 (2)借:销售费用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3)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短期借款 200000 (4)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实收资本 500000 (5)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2500 累计折旧 3500 贷:固定资产 6000 (6)借:营业外支出 2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2500 (7)借:固定资产 450000 贷:实收资本 450000 (8)借:短期借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9)借:其他应收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10)借:管理费用 600
贷:其他应收款 600
(11)借:库存现金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12)借: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贷:库存现金 50000
(13)借:原材料 2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91650 (14)借:制造费用 8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累计折旧 12000 (15)借:生产成本—A产品 18000
10
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