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至十九世纪法国拉丁语教学方法的变迁及借鉴意义
一、引言
拉丁语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语言。公元前2世纪末,随着罗马人入侵高卢(今法国),罗马人的拉丁语逐渐在法国的诸方言中取得了优势,称为古典拉丁语。拉丁语是天主教教会的官方语言,是教会统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的语言,是当时西欧各民族间的交际语言。随着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的入侵,书面拉丁语和通俗拉丁语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大,后者逐渐分化成了罗曼语诸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 在19世纪之前,拉丁语一直都是法国的官方语言,作为中学和大学的必修课学习。虽然其后拉丁语的地位被不断地削弱,但是拉丁语的教学一直延续至今,直至今日拉丁语仍然是法国高中会考文科类别的考试科目之一。法国人认为通晓拉丁语,是任何文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拉丁语,我们在智慧方面只是一个暴发户。”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拉丁语的教学方法几经改变,不仅深刻影响到了后来法国的外语教学方法、对外法语教学方法,也深刻影响到了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时期的拉丁语教学方法进行一次细致的梳理,总结其得失利弊,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二、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教学方法的第一次转变及借鉴意义
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国际交流的媒介语,也是文学、科学、哲学和神学的语言。拉丁语的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唯一教授的语言。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17世纪后半叶,法语教学的兴起才发生改变。这里所说的拉丁语指的是通俗拉丁语。作为一种当时通行的拉丁语,这一时期的拉丁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锻炼。“当时,人们学习拉丁语就像我们现在(19世纪)学习英语或德语一样。”学生通过记忆记住不同生活场景所需要的对话。不仅要掌握拉丁语的书写,也需要熟练掌握拉丁语的口语。
虽然中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方法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17世纪中期,但是自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开始,拉丁语的教学方法就开始了第一次深刻的变化。教学内容从原来接近罗曼语的通俗拉丁语开始转变为句法古怪而复杂的古典拉丁语。在教学中不再把拉丁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而是变成了一种值得炫耀的事物。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次教学方法的转变。第一,拉丁语教学的实用目的被美学教育目的所取代。当时,作为教学活动的写作,成为了修辞学的一部分,学生模仿诗人、演说家那样去拼凑押韵。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拉丁语,在文章中却一定要插入几句名人讲过的高雅语言。学生写作时编造故事,“在海难事故中、火灾中、在死刑面前,父亲和儿子争论谁去赴死”就是当时
常常写到的主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我们过分追求文字的美学功能或道德功能,那么在写作上必然会陷入到文章的空洞无物和千篇一律,对名言警句的过分追求,必然会让写作成为华丽辞藻的堆砌。
第二,古典的、书面的拉丁语的教学损害了口语教学的展开,口语在教学中变得无足轻重。在语法方面,采用了有着复杂条文的语法书,放弃了中世纪时期简单实用的语法教材。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就是拉丁语的教学效果大大下降,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过于复杂的语法条文会无谓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就像“在黑暗的规则迷宫中绝望的游荡”。甚至,原本已经熟练掌握拉丁语的学生来到学校后反而“丧失了所有拉丁语的用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在语言学习上,如果语言丧失了它最基本的口头交流的功能,学生在日常生活上无法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过分强调语法内容上的细枝末节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下降,进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语言的本质应该是音响效果,而非文字,语言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而非追求繁琐的分析解释。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的印刷技术的发明促使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作品的传播,这些用古典拉丁语撰写的作品客观上促使了拉丁语教学方法的改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技术的产生可以促使教学方法发生转变。对于我们当代来说,多媒体的出现导致了视听教学
法的发展,现在又涌现出来的云媒体和大数据,必然也会推动交际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的进一步展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一定向好的方向转变,这一时期拉丁语教学方法的退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新技术的产生有可能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但并不能保证这一点。 三、十七世纪拉丁语教学方法的第二次转变及借鉴意义 从17世纪开始,随着法语在语言教学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拉丁语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削弱,从一个通行西欧的交际语言变成了一个死语言,拉丁语教学也就此成为了学校的一门外语课程。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这次教学方法的转变。第一,在教材方面。教师开始选择一些拉丁语文学作品的片段合集(Selecta)作为教材。一般这些作品集都有法语的译文,这些译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最严格的词对词一一对应的逐行对照翻译,最大限度地按照拉丁语原文的语序,另一部分就是用最为规范的法语所书写的译文。事实上,自16世纪末开始,在拉丁语的语法教学上就开始出现法语的身影。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是教材选择的问题,其次是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在教材选择方面: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对于教材的选择是很个人化和随意化的,是根据教师的主观喜好来选择讲授的文本,并不按照难度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文本。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具有权威性,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师生间的交流只能成为单方向的。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这种倾向,在选择教材时应注
意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可以选择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主题作为入门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难度的渐进性,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母语的使用方面,当时教师在教授拉丁语时主要采用母语,即法语来讲解拉丁语,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拉丁语的习得,特别是听力、口语能力。 第二,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被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为语法写作,另一种为文学写作。当时所称的语法写作事实上就是将法语文章翻译成拉丁语,我们现在一般将其理解为本国语翻译成外国语的练习。这种教学形式是这次教学方法转变中的核心,我们称之为“翻译教学法”。语法写作在当时基本上是机械式的,学生在词汇方面主要借助于词典,在语法方面主要借助于语法书。事实上,在翻译练习中,学生所借助的语法书和词典是很难完整描述一门外语的。例如,词典中就并不含语境,机械地去寻找对应的词汇,会使翻译出来的语言变得很不自然,这种语法写作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用外语来写作。 第三,在文学写作方面。文学写作延续了文艺复兴以后的教学方法。文学写作在当时是高中会考的科目。教师主要是把名家的文章作为范文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背住在作文中到处都可以通用的句子。那一时期的文学作文“很容易找到相似点,找到套用的模式,就像笨拙收集起来、拼凑起来的大杂烩”。 第四,这一时期在教授语法时会先列出众多繁琐的语法条文,然后要求学生大量记忆例句。1654年出版的最早的一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