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6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教学目的:
第二章到第五章,只是分析了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没有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具体表现是:第一,在分析产品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时,没有说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第二,在分析产品市场的生产者行为和供给曲线时,没有说明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可供出售的要素数量。因此,分析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决定问题,就是分析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也就是收入分配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回答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为什么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或者说,为什么生产要素的价格越低,企业购买得越多?
2、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行为:回答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或者说,为什么生产要素的价格越高,家庭提供得越多?
3、结合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和供给行为分析,确定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4、介绍衡量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两个工具: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一)生产要素和它们各自的价格
生产要素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物质资源包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6
括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
1、劳动(labor):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工资(wages),单位劳动的收入被称为劳动的价格——工资率(wage rate)。
2、土地(land):一切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的简称。因使用自然资源而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被称为租金(rent)。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被称为土地的价格——租金率。
3、资本(capital):指的是人造的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各项建筑及存货等三种形式。资本的报酬被称为利息(interest),使用资本的价格被称为利率(interest rate)。
4、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生产者结合其他三种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的报酬是利润(profit),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负担亏损风险的报酬。 (二)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1、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供给方是家庭,而要素收入构成家庭在产品市场上的预算约束线;要素的需求方是企业,对要素的支出构成了企业产品供给的成本。
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因为产品能直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则是因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有消费者购买。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被称为最终需求;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即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发厂商对生产要素的..
需求。
3、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决定了他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仍然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这个原则在要素市场表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用公式表示为: ....
?TCF?TRF (8-1) ??F?F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6
在(8-1)式中,
?TCF表示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导致的总?F?TRF表示增加一单位?F成本的增量,或称为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导致的总收益的增量,或称为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在分析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时,完全竞争厂商是指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否则是不完全竞争厂商。见表8-1。
表8-1 厂商类型 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 要素市场 垄断 完全竞争厂商 第八章第三-五节 买方垄断厂商 第八章第八节 产品市场 垄断 卖方垄断厂商 第八章第六-七节 买卖方都垄断的厂商 略而不论1 说明:“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三种情况。为简单起见,这里主要分析垄断的情况”2。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和需求行为。 (一)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1、总收益是销售一定数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益,用公式表示为:
TRi?Pqi (5-3)
i企业的销售收入就是该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与市场价格的乘积。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在(5-3)式中,价格P就表现为外生变量,厂商的总收益TR就可以直接看成是自己产量q的函数。
在产品市场分析中,总收益只被看成是产量的函数而与要素使用量无关。但在分析要素价格的决定时,需要关心的问题是总收益与要素
1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3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3页。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6
使用量之间的关系,而短期生产函数公式起到了联系要素使用量与总收益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得总收益函数表现为要素使用量的复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qi?f(K,L)?f(L) (4-4)
将(4-4)代入(5-3)就得到:
TRi?Pqi?Pf(L) (8-2) 2、对(8-2)式求一阶导数,得到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
?TRF?P?MPL (8-3) ?F(8-3)表示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劳动)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L与既定产品价格的乘积。为了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与前面关于产品的边际收益区分开来,通常把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产品价值3,简称为VMP,(8-3)式进一步表示为:
?TRF?VMP?P?MPL (8-4) ?F3、根据(8-4)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第一,由于产品价格P是一个常数,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是存在报酬递减规律。所以,边际产品价值函数是一条递减函数。在图上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见表8-1,图8-1;教科书P211);
第二,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为:当P=1时,VMP与MP重合;当P>1时,VMP高于MP;当P<1时,VMP低于MP。 MP,VMP
VMP
MP
L
图8-1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3
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区别:产品的边际收益或者简称边际收益通常是对产量而言,故称
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10页。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26
(二)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1、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过性质不同的两种成本函数:一种是将成本函数定义成为产量的函数,另一种是将成本函数定义成为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前者用于产品市场的分析,后者用于要素市场的分析,并用公式表示为4:
C?wL?rK (4-14) 当K是一个常量时,可变成本函数则为:
VC?wL (8-5) 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在公式(8-5)中,劳动的价格w就成为一个外生变量,成本就是劳动使用数量L的函数。
2、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总成本,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是可变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恰好等于要素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TCF?w (8-6) ?F在完全竞争条件下,(8-6)式在图形中表现为一条水平线(见图8-2,教科书P212)。 W
W0
L 图8-2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在要素市场上则表现
4
本章使用的成本和边际成本概念不同于产品市场使用的相应概念。关键的区别在于,在论述产品市场时,
成本是作为产量的函数,而在论述要素市场时,成本是作为要素的函数。正是由于这一不同,才引起边际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产品市场中,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是所谓产品的边际成本;在要素市场中,它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是所谓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12页。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