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卷
一、选择题
1. 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
A.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 十月革命-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凡尔赛合约》-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D. 1936年宪法-俄罗斯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
2.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 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3. 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 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 时苏俄实行的是() A.
C.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D.自由放任政策
)
4.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 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 1921年,列宁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做法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实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6.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B.推行新经济政策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7.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
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道路
8.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纠正这一 “错误”,苏俄 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政策
)
9. 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 Q W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
于工业化匡既的行列。
反方:造成该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A.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D.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10. “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 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
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11.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 '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 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种体制”是指(
)
u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12.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 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1921 项目 粮食产量(亿普特) 22. 13 )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
1923 1925 34. 55 44. 24 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13. 题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国民收入(%) 规定指标数 实际完成数 农业产值(%) 应增50 下降14 生铁产量(万吨) 1700 616 应增102 增加60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4. 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 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5. “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
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探索”.这是评价苏俄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B.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
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处?
(2) 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3) 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17.材料一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除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 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 易……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国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D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有什么重要的意 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对付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新政”措施。其 “
新
”
在
何
处
?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卷答案
1. D 2. D 3. B 4. B 5. B 6. C 7. B 8. D 9. C 10.C 11. B 12. C 13. A 14. C 15. B 16. (1)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运用市场商品货币 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2) 斯大林模式。
(3)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爱的行 列,为后来去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1.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习题(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