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
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 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记准混合后加入—— 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 (7)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实验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并略偏左;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扭动转换器,使镜头(低倍镜)、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 ③、放置标本: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
④、调焦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应当看到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在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⑤、善后整理: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 3、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成像规律:上下、左右颠倒(如何移动玻片)变化规律: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 放大倍数:物x目 指的是长度上的放大倍数
高放大倍数的表现: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目短物长距离近) 污点位置判断:分别转动镜头、移动装片,看污点是否随之而动
4、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 小 目 度 距离 围 看到细胞数视野亮物镜与玻片的视野范高倍大 镜 低倍小 镜
实验四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
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
多 亮 远 大 少 暗 近 小 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 数的差,即物质的量浓度之差,即摩尔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②上图中,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的浓度仍大于S2溶液的浓度。
③若S1为10%蔗糖溶液,S2为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水分子由漏斗进烧杯使漏斗液面下降。
④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低浓度)溶液流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少(高浓度)溶液。 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