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⑶用钢尺测量两测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 3.5 中线偏位测试步骤
⑴有中线坐标的道路:首先从设计资料中查出待测点P的设计坐标,用经纬仪对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并在放样点P'做好标记,量取PP'的长度,即为中线平面偏位?CL,以m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路,准确至5m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10mm。
⑵无中桩坐标的低等级道路:应首先恢复交点或转点,实测偏角和距离,然后采用链距法、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等传统方法敷设道路中线的设计位置,量取设计位置与施工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中线平面偏位?CL,以mm表示,准确至10mm。 4 计算
4.1 按式(T 0911-1)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宽度B1i与设计宽度B0i之差。总宽度为路基路面各部分宽度之和。
?Bi = B1i - B0i (T 0911-1)
式中:B1i ——各断面的实测宽度(m);
B0i ——各断面的设计宽度(m);
?Bi——各断面的实测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m)。
4.2 按式(T 0911-2)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高程H1i与设计高程H0i之差。
?Hi = H1i - H0i (T 0911-2)
式中:H1i ——各个断面的纵断面实测高程(m);
H0i ——各个断面的纵断面设计高程(m);
?H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实测高程和设计高程的差值(m)。 4.3 各测定断面的路面横坡按式(T 0911-3)计算,准确至一位小数。
按式(T 0911-4)计算实测横坡i1i与设计横坡i0i之差。
i1i =
d1i-d2i B1i
×100
(T 0911-3)
?ii = i1i - i0i (T 0911-4) 式中: i1i——各测定断面的横坡(%);
d1i及d2i——3.4所述各断面测点d1及d2处的高程读数(m);
B1i——各断面测点d1与d2之间的水平距离(m);
i0i ——各断面的设计横坡(%);
?ii ——各测定断面的横坡和设计横坡的差值(%)。
4.4 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断面的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平面偏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但加宽及超高部分的测定值不参与计算。 5 报告
5.1 以评定路段为单位列出桩号、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测定的记录表,记录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注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断面。
5.2 纵断面高程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低于设计高程为负,高于设计高程为正。
5.3 路面横坡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实测横坡小于设计横坡差值为负;实测横坡大于设计横坡差值为正。
T 0912—2008 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根据需要选用下列仪具和材料: ⑴挖坑用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⑵路面取芯样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
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
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⑷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⑸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⑹其它:搪瓷盘、棉纱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3.2 挖坑法厚度测试步骤:
⑴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⑵在选择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⑶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搪瓷盘中。
⑷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
⑸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mm计,准确至1mm。 3.3 钻孔取芯样法厚度测试步骤:
⑴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⑵按本规程T0901的方法用路面取芯钻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符合本方法第2条的要求,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
⑶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⑷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至1mm。 3.4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螺丝刀插入至沥青层底面深度后用尺读数,量取沥青层的厚度,以mm计,准确至1mm。
3.5 按下列步骤用与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挖坑或钻孔: ⑴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⑵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合比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剂。
⑶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
⑷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
⑸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机压实平整。
注:补坑工序如有疏忽、遗留或补的不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所有挖坑、钻孔均
应仔细做好。
4 计算
4.1 按式(T0912)计算路面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0i之差。
?Ti = T1i-T0i (T 0912)
式中:T1i——路面的实测厚度(mm);
T0i——路面的设计厚度(mm);
?Ti ——路面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mm)。
4.2 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厚度。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
5 报告
路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表填写,并记录与设计厚度之差,不足设计厚度为负,大于设计厚度为正。
T0913—2008 短脉冲雷达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查路面面层厚度。 1.2 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制进行。
1.3 本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旧路加铺路面设计的厚度调查。
1.4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路面层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削弱、消散、层面反射。雷达最大探测深度是由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路面材料的电磁属性决定的。对于材料过度潮湿或饱和以及有高含铁量矿渣集料的路面不适合本方法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雷达测试系统由承载车、天线、雷达发射接收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2.1 设备承载车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设备承载车车型应满足设备制造商的要求。 2.2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 ⑴距离标定误差:≤0.1%。 ⑵设备工作温度:0~40℃。 ⑶最小分辨层厚:≤40mm。
⑷系统测量精度要求:见表T 0913
表T 0913 系统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测量深度(cm) <10 10~25 测量误差(mm) ±3 ±5 测量深度(cm) >25 测量误差(mm) ±10 ⑸天线:喇叭形空气耦合天线,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