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认识物质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演示实验1-1(3); 演示实验1-1(4)。 【生】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师】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及区分;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批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师】描述实验现象: ①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②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③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④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提问】实验1-1(1)、1-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观看课件思考。)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生】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讨论归纳】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讲解】例如,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讨论归纳】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 【生】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2]。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鼓励学生要通过对物质的性质以及探究方法的学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能够举例说明吗?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1)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再教设计 在学生已有经验和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物质的变化,能熟练判断和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并能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本节概念和实验都相对较多,课堂容量较大,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造成部分学生可能没能很好地接受本节知识。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注意时间的安排,最好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bwa4v19t2mdyx423a46cyp27lzc201bo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