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有丰富的资源。据此完成第1~2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第2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③④所述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1.A 2.A
东北粮食主产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平均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据此完成第3~4题。 3.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4.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方向是(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畜业 D.农、林、牧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3题,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第4题,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应该农、林、牧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3.C 4.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据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甲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最有可能是( ) A.黄土、棕壤 B.红壤、紫色土 C.黑土、黑钙土 D.砖红壤、栗钙土
6.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合理的是( ) A.甲处种植玉米 B.乙处垦殖种植水稻
1
C.丙处发展棉花生产 D.丁处广泛建设茶园
解析:第5题,从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分析,甲、乙两地地处东北地区,甲地地势低,属于平原地区,分布有黑土、黑钙土。第6题,乙、丙两地地处西部高原区,降水较少,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丁地位于山地地区(大兴安岭),适宜发展林业;甲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耕作业,种植玉米。 答案:5.C 6.A
曾被称为世界“水稻种植禁区”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约50°N),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持续高产稳产的水稻种植最北区域。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B.能源枯竭是本省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C.因纬度较高,环境承载力远小于海南 D.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
8.黑龙江省黑河市由“种植禁区”到“高产稳产”,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科技水平提高 C.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D.人员大量迁入
解析:第7题,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东北地区是我国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能源枯竭是本地区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8题,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不利的自然条件和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的水稻品种。 答案:7.B 8.B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
10.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第9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热量不同而导致的。第10题,对林业
2
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答案:9.B 10.A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解析:第11题,与我国其他地区比较,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所以粮食增产的空间较大。第12题,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目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已经从过去的粮食调出地区转变为调入地区,所以粮食调运的格局从“南粮北运”转变为目前的“北粮南运”。 答案:11.C 12.B
13.读图,制约该区域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
①甲地洪涝易发 ②乙地黑土流失 ③丙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丁地湿地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甲、乙两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问题应是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丙地主要问题则是由森林破坏引发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丁地主要问题是湿地退化。故③④正确。 答案:D
3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构想。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1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营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第14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第15题,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4.C 15.D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近30年来,M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a示意研究区域,图b示意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1)据图简要说明M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30年前M区域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M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若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直接看出,M区域湿地面积明显减小,而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明显扩大;这与城市、农业的发展有关。第(2)题,30年前M区域的气候“冷湿”与当时的湿地面积较大有关。第(3)题,M区域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湿地的减少导致的,故应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退耕还湿;湿地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会得以增强。
答案:(1)农田面积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缩小。
原因:城市发展规模与农田规模的扩大。
(2)由于湿地面积大,有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增温缓慢,近地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
(3)建议:控制湿地开垦规模,对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改观: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增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减少。 17.导学号63794037(2017·课标全国Ⅰ,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4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4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析:第(1)题,逻辑上需要从两个方面解答:一是生产条件及产量,二是市场需求量。从材料“热带经济作物”可知,剑麻需要热带地区的生长环境,而我国热带地区的生长环境可从两个方面解答:一是热带面积的大小,二是热带区域的气候具有水热条件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劣势)。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联系我国船舶、汽车、光缆制造去分析对剑麻纤维的需求量较大。第(2)题,抓住关键词“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从交通(陆路和海路)条件和剑麻生产条件(河流可提供灌溉和剑麻浸泡的水源)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剑麻作为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和热带气候条件对剑麻腐烂变质的加速作用进行分析。第(4)题,主要从社会(就业)、经济(税收)和基础设施(材料“修建学校、卫生所等”有提示)三方面作答。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