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 达理 督学 精工
《新时代》 教学设计
艺术部
【课 题】:《走进新时代》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节 【专业班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合唱以及合唱演唱能力的训练。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新时代青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合唱及合唱的种类。 2、教学难点:《走进新时代》合唱部分的训练 【教学方法】:
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一)检查学唱《走进新时代》情况 (二)提问回答:
1、《走进新时代》的词、曲作者是谁?由谁演唱?
1
明德 达理 督学 精工
2、 歌曲分几个乐段?它的体裁是什么?
3、 歌曲中《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代表什
么意义? 二、新授
(一)带问题欣赏:欣赏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 【问】1、这首歌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因素?
2、这个因素在里面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答】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合唱的因素。 合唱的加入使歌曲更宏伟,更气魄, 更具震撼力。 【师点评合唱】
(有道说一枝花无疑是美丽的,但一片花的海洋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却是一枝花永远无法企及的。 (二)知识传授(举例)
讲解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种类,合唱的演唱形式。
1、合唱是一种群体性、多声部的集体歌唱艺术,它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声部构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最有名的是黄河大合唱,祖国颂、乌苏里船歌、牧歌,长征组歌等。) 2、合唱种类:
合唱分两大类型:同声合唱、混声合唱
2
明德 达理 督学 精工
(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
(2)、混声合唱(男、女声混声合唱、男声与童声、女声与童声混声合唱)
3、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领唱、重唱、二部、三部、四部合唱、有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带表演合唱等。 4、视频片段欣赏、判断合唱的种类。
片段欣赏:男声合唱《天路》、女声合唱《回娘家》、童声合唱《虫儿
飞》、男女声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提示全班唱《走进新时代》是女声合唱,张也版《走进新时代》是男女声混声合唱。
(三)《走进新时代》的合唱训练:
1、声部单音训练:四个声部各自唱1 3 5高1四个单音,然后合起来,寻找声部感觉、和声效果,并提示合唱训练注意问题; (1)好的合唱应该是均衡而协调。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协调取决于音准和声音的谐和。音准和音量是关键,音色上不能出现个性化的声音,要统一,协调,这需要大家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2)关键是合作,节奏节拍要恰到好处,早一点、晚一点都会脱节,唱不到一起去。
3
明德 达理 督学 精工
2、歌曲第二乐段合唱训练:女高一部、女高二部合唱 (1)微课学习展示 (2)教师引导学唱各声部
(3)学生小组合作练习:(1、2组唱女高一部,3、4组唱女高二部)
A单声部练习、B两声部合唱、C加女领唱三个声部合唱。 3、展示练习成果: (1)两个声部合唱
(2)多人领唱,两个声部合唱。
(3)整首歌曲加领唱完整唱一遍,分三个声部:领唱、女高一部、女高二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新时代》学情分析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歌唱能力强,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水平,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接受知识上比较快,特别是对于演唱这类课,只要有了教师的引导,有了好的歌唱作品,他们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唱出动听的声音。
4
明德 达理 督学 精工
《新时代》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 评测要点 学生对合唱作品的鉴赏和练任务分配 习能从不同角度进行。 1、学生参与率;对比教学,2、学生回答问角色扮演 题的质量。 1、学生参与程观察分析,动手创作 度;2、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100%。 学生发言积极。 魅力。 本环节由学生现场进行合唱训练,体会和声效果,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单声部练习、再进行二声部、三声部训练。体会合唱的乐趣。 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100% 用对比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根据学生学情出发,设计问题,充分运到100%。 维让我很吃惊、很高兴。 从多种角度鉴赏和练习达通过鉴赏不同合唱作品,学生的发散思效果达成情况 效果分析 老师引导总结 1、参与率;2、学生全部参与。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精力中,精力集中。 是否集中。 点。 教师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了知识1、学生参与率;拓展知识,2、学生意识是开拓眼界。 否提升 课后想继续合唱的欲望。 延伸。激发了学生继续唱合唱的欲望。。 学生参与率100%,都具有了课堂结尾部分对整堂课进行了提升与 《新时代》教材分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