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70,71,72讲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
[总结]
中医诊断学70,71,72讲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最外面的阳(为太阳),中间最旺盛时候的阳(为阳明),阳逐步少了(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是跟阴阳的多少(有关);和经络的理论,六经辨证里面也不可否认它是有经络的理论,经络也是六经辨证(的内容),张仲景这个辨证方法里面也采用了六经;还采用了脏象,不是纯粹就是根据阴阳,还有脏象理论,就是根据这个经络,它联系的是什么脏腑,太阴是脾,少阴是心、肾,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所以根据了脏腑的生理、病理基础,它的理论是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说什么叫辨证,辨证就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对临床上所表现的证候进行分析、辨别。六经辨证它根据的是什么理论呢,不仅仅是一个经络理论,根据了阴阳、经络、脏象的理论,将外感病所出现的各种证候,归纳为六类证候、六种类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么六种类型,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分成这么六类。我这个地方不是用的分成六经,分成这么六类,哪六类,它根据什么来分的呢,根据了阴阳、经络、脏象,把它分成这么六类。第一类是太阳,第二类阳明,第三类少阳,??分成这么六类病证,从而说明外感病,实际上也不完全是外感病,就是把疾病发展过程分成了这么六种类型,而指导临床的一种辨证方法。它的病证特点。六经辨证就是《伤寒论》的这种辨证方法里面,贯彻一些什么思想呢,贯彻了八纲,里面有八纲,为什么说它有八纲,阴阳分成六,这是不是就是阴和阳,我们讲八纲辨证的总纲是阴阳,所以实际上六经辨证它也是阴阳为总纲,太阳、阳明、少阳属于阳,太阴、少阴、厥阴属于阴,贯彻了用阴阳统其它的六个方面,就是表里寒热虚实,这样一个思想,其中的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有实和热的特点的这样的病证,归属于三阳病证;将正气虚衰,病邪还没有完全消除,抗病力减退,病势
属于虚衰的,表现为寒和虚的,归纳为三阴病证、归纳为三阴的病变,所以这里面就贯彻了八纲的思想,是不是,你看阴和阳它是三阴三阳,这不是阴阳,那里面有实、热、虚、寒,实际上八纲的思想在《伤寒论》里面已经有体现,只是没有把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合在一起,统称为八纲,只是没有这样提出来,实
际上用了这个意思。临床表现。是根据了刚才讲的,是根据阴阳、经络、脏象作为病理基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为什么把这些证称为太阳病,哪些证称为少阴病,根据的是什么,那就是根据了阴阳盛衰、经络的循行和脏象的理论,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它不仅仅是讲六条经脉的病证,六经辨证不是单纯讲的六条经脉的病证,其中的三阳病证,阳证里面一般又分为经证和腑证,太阳有经证、有腑证,阳明,这是后人分的,后人分为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现在也有人提出,湖北的成肇智,现在在中医诊断教研室,他就曾经提出来,少阳病也应该分经证和腑证,三阳病里面的经证,往往是和经络有关系,腑证,所谓腑证实际上就是联系到六腑了,这个经络它联系的是哪一个腑,太阳—膀胱,阳明—胃、大肠,少阳—胆,腑证、所谓的腑证,一般就是讲的六腑的病变,所谓的经证一般和经络是有关系的。三阴病证基本上就是五脏的病,脏腑的病变,五脏的病变,所以五脏的病变归属于三阴,六腑的病变一般是在三阳里面的腑证,经络的病变是归属于经证。只能这么简单地大体区分一下,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不属于这个范围的、不属于这个归纳的。临床应用。对六经辨证现在的临床应用看来,一个是主要用于外感时病,外感病的演变、发展过程,实际上现在临床,因为三阴病实际上就是讲的脏腑的病、五脏的病,所以就不仅仅是一个外感病,内脏的病、内伤杂病也可以用它来归纳。只是可能内伤杂病,那个三阳病的症状演变过程可能不太明显,就表现为太阴病、少阴病,可能是三阳的病变不太明显,所以程郊倩就讲“因热病而沿及六经”,就是热性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六经的这种演变趋势,他又讲“设六经而赅尽众病”,用六经,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名字,可以把
所有的病变都概括在里面去,就说不完全是用于外感病。在外感病里面,从现在临床实际应用看,从《伤寒论》所包括的实际内容上看,外感病里面又特别重视的是外感风寒引起来的,那么外感风热,比如说《伤寒论》里面没有银翘散、桑菊饮,我们现在用的卫分证、外感风热阶段用的银翘散,都是温病学派—吴鞠通、叶天士他们发明出来的,有了后来的这一补充以后,《伤寒论》它重点是放在寒,风寒引起来的这种外感病,当然到了后期也包括了发热,那么和那个风热表证入里也是热,风寒发热
入里了也是热,和这个演变是相同的,只在初起阶段它重视的是风寒、重视的(是)风寒。归纳一下,这个六经辨证,我们在这里重点讲它的辨证实质是什么,而不是强调的每一个具体的证型了,它的实质是什么呢,根据阴阳盛衰的道理,借用了六经的名称,借用了太阳辨经病、阳明经、少阳经,借用了六经这个名字,含了八纲和脏腑的实质内容,含了八纲辨证的实质内容,也含了脏腑辨证的实质内容,讨论的是以外感寒邪为主的病证规律,外感寒邪为主的这样一种疾病发展过程,它的演变规律,病和证的规律。
第一个讲太阳病证。太阳病证,它的生理,我们不复习,没时间复习了。病理,太阳病是讲的什么问题,是讲的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正气抗邪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和表证的概念是不是相同,表证是讲的外邪、六淫疫疠等外邪,从体表—包括肤表和口鼻—进入人体,正气开始抗邪于肤表浅层所反应的轻浅证候。实际上这个经证就是一个表证,并且是偏于风寒的表证,如果经证没有痊愈、经证没有解除,而又循着经络入了腑了,太阳的经络、太阳的经,是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那么随着它的经气入腑就变成太阳腑证,所以我们前面讲到经证是指的什么,一般是讲的经络,腑证是讲它联系的脏腑、联系的腑—六腑。它的主要表现。太阳病的主要表现是恶寒、头项强痛、脉浮,所以《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而恶寒,有人解释这个“而”字,说《伤寒
中医诊断学70,71,72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