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字帖-- 非常好!
行书的结构和章法
从结构说,楷书比较有自己固定的结构,草书的结构也有它的规则,行书因介于这两种书体之间,故其结体比较灵活。但是,行书也必然有它自己可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和理解它的规律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提高它的艺术品位。作者如何运用行书结构规律特点并在实践中善于处理,是如何进行艺术造型的问题。那么,行书的结构章法究竟有哪些应遵循的规则呢?行书的结构和章法的规则要求主要是:结体大小轻重要适当,长短纵横要合度,疏密黑白要相称,左右欹正相呼应,使之错落变化,气势贯通,协调统一,神定气足。下面具体地进行一些分析。形体、神韵兼备 字的结构和谋篇目的是追求形神统一,使形体能充分反映出神韵。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是行书形式美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神韵是通过行书的形式美得以充分的表现。如果行书的形式不统一,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神韵的。所以要创作一幅形神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求形体、用笔、章法、风格四方面的统一。
第一,形体统一。此指字体、造型的统一。行书的字体应表现行书的特点,不能把篆体、隶体照搬进来。即使用楷体,也不能用严格意义的楷书,只能用楷书的繁体字,而用行书笔法,否则就不协调了。结体造型统一,是指行书结体或肥或瘦,或扁或长,或纵势或横势,或错落或平整,都要在主体统一下加以变化,对比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但不可生硬,总之要在协调下求变化。
第二,用笔统一。即要在一幅作品中始终统一用行书笔法,而且要用一家笔法,做到笔法的一致性,一种格调。学行书者往往学过多家用笔,容易杂用,用得不好即会产生格调不统一。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肥或瘦,或肥瘦兼顾,或方或圆,或方圆兼顾,或横势开拓,或纵笔凌厉,总要在一种笔法为主下求变化,笔法线条之间相互协调,和谐一致,有统一,有变化。
第三,章法统一。是指结体大小、虚实、纵横、平整、错落等方面,要在一幅作品中统一协调。当然统一并不是要求整齐划一,不是死板而无生气,而是说始终如一地前后协调变化,关键在善于处理协调和变化的关系,不可生硬,不可对比重复单调。
第四,风格统一。不是只单纯地指格式统一,条幅、对
联、中堂、横幅等格式本身各有各的格式要求。这里主要指一幅作品的书风,即风格本身要统一。个人的书风都会因时间、地点、审美、临池时的情绪等因素起变化,书风都会不同。试观王羲之、王献之、李邕、杨凝式、米蒂、赵孟頫等人的作品的风格,作品之间的风格往往有所不同。但是在一幅作品之中书风必须统一,不能一忽儿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忽儿又是杨凝式的《韭花帖》,一忽儿又是米芾的《蜀素帖》,这就破坏了一幅作品风格的统一,成为不伦不类的东西。如果我们学习行书已有一定基础,必然临过许多家的若干贴,如果不注意书风的统一,信手写来,夹杂进行,生硬搬弄,还以为是一种融合创新,就很难成为一幅成功的作品,这正破坏了书风的统一,成不了一幅风格神韵统一的完美作品,只是一种大杂烩。但是,这不妨碍多方面吸取,经过自己融合以后以我为主的风格。这种经过自己探索融合以后具有个性的风格,它是统一的,虽然还会出现前人的某些笔意,但与前种生硬照搬拼凑在一起是不同的。
形和神的统一不完全属于结体、笔法、章法等的技法问题,它也属于创作问题。技法功夫扎实是创作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创作还有其它修养和素质等问题。这里说形和神的统一,更多是从技法角度来说的。在学习行书过程中,都要注意学习技法,是为了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格调和神韵,不是为技法而学习技法。要技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
风格神韵,形体、笔法、章法就必须统一。比如在临摹中如何忠实于原帖的形体、笔法、章法的统一,不随意搀杂别家别的帖进去,也不能自以为是地加进个人的习惯写法等。搞习作时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技法要融会贯通所学各家笔意长处,再融合消化成为自己所写的统一风格,是需要长期探索、认真研究才能做到的,难度很大,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所以学习技法过程,是不断开发自己悟性的过程,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字距、行间得体
01 0203 字距、行间空白的处理在行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作品的格调品位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趣味、习惯来安排,但应该说也有它的规律。如王羲之的作品,一般说行间空白多于字问空白,行疏字密,如王羲之《奉橘帖》(图01,局部)等。另外如王献之、王殉、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他们的作品也属这类。尽管他们之间的作品,字问或密一些,或疏一些,都有所不同,甚至个人不同作品也有所差异,但这种章法布局,能突出行间主体的风格。另外一种,字距和行间空白大致相等,如李邕、杨凝式、赵孟頫、米芾的部分作品,这种黑白间距,显得宽松、潇洒,疏疏落落,飘洒清雅,如杨凝式《韭花帖》(图02,局部),但是这种章法处理不好,
会使人产生松散、稀疏之感。第三种是字距行间布局比较茂密,如张瑞图、何绍基、赵之谦等人的行书作品(图03,局部)。这种字距行间的布局,显得茂盛丰满,但也容易使人产生拥挤堵塞的感觉。
字距行间的空白处理,虽然大体上有这样三大类,但书法家在实践中,大多会按照自己平时的作品风格来处理。由于各种因素,经常也会有许多变化,在这幅作品中也许是行疏字距密,在另外的作品中,也许字距行间都很茂密,或都很疏落,如米芾就是这样的书法家。所以书法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风格要求,以及书写的习惯,灵活的处理。
平整、错落协调
行书的平整、错落结构含有两重意思:一是个体字结构的平整、错落;二是章法结构的平整、错落。章法是由个体字组成的,个体字的结体平整,由个体字组成的章法自然是平整。我们说章法的平整,并不是说没有错落,只是以平整为主调,是平整中的错落。如赵孟叛的《后赤壁赋》(图01,局部)。同样的,由个体字错落变化组成的章法,自然也是错落有致。我们说章法的错落有致,也并不是说错落中就无平整,只是以错落为主,是错落中的平整,如张瑞图行书立轴(图02),傅山的条幅立轴(图03)。一般讲,平整结构注重
行书字帖-- 非常好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