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人获得周围世界信息的途径是感觉器官,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感知,艺术思维活动主要是形象思维,日常的形象思维是被动地复现表象,而形象思维是把表象重新组织安排,进行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性形象思维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科学技术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它,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建筑师设计楼房;机械师设计车床;考古工作者根据几十万年前的部分动物化石还原原形;物理学家、化学家推理原子模型等等。这说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都普遍存在形象思维。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旨在努力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是联系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活动,而艺术创造活动也有巨大的洞察现实的力量。 一、 积累表象材料并改造加工为新表象
音乐是用组织起来的乐音构成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和声、音色、音量等要素,以一定的规律组合,造成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而这些音乐形象凝聚着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初中之前已经接受了音高、时值、强弱、音色等诸方面音乐要素的学习,但这些学习只是基本上停留在感知阶段,他们能认识音符时值的长短、音量的大小、音的高低以及音色的不同,但他们还不知道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而这些要素是音乐表象最基本的材料,这些基本材料对塑造音乐形象都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不断让学生积累音乐表象材料,并巩固这些表象材料将这些材料再加工形成新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音乐具有概括性和不确定性,不同的音区能造成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形成不同的音乐表象。同样的音高因旋律的结构不同以及和声的织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形成不同的音乐表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在钢琴的高音区弹奏一段轻快的旋律,然后在低音区弹奏缓慢的和弦连接,对高音区的旋律,学生表述为“欢乐的”、“活泼的”、“舞蹈般的”,以及“小鸟在飞翔”、“小溪流水”等具有明亮色彩的音乐形象,而对低音区的和弦连接学生表述为“沉闷的”、“沉重的”、“忧伤的”、“笨重的”等暗淡的音乐形象。在这一基础上,我将两者进行调换,在低音区弹奏旋律,在高音区弹奏和弦,这样一来刚才的感觉发生了鲜明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不同的音高、旋律以及和声结构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样就强化了学生音乐表象材料的积累,丰富了音乐语言,为他们欣赏音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种练习之后,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就“欣赏”而言,其实即“想象”。想象可分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在没有具体文字语言提示的前提下,音乐欣赏往往是创造想象,学生将原来大脑里存在的音乐表象材料加工改造成新的表象,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这是一部标题音乐,根据标题,学生已通过文字了解了音乐要描述的音乐形象,`而这段音乐中主要在低音区和高音区塑造了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听辩高音和低音后再欣赏作品,然后进行讨论各音区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的发展对富人和穷人的形态举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各抒己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对已有的表象材料加以改造整合,构成他们所想象中的新的音乐表象,并通过这一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欣赏已不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真正欣赏、理解音乐,学生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会提出质疑。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和学习内容,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将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视觉是人的主动行为,它不同于听觉,欣赏音乐时,你打开音响设备,学生不管主动还是
被动都得接受,而你打开电视,他可看可不看,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效果,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初中的音乐教材中学生要学习“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交响诗往往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就理论上讲,让学生理解“主题变形”这一音乐专用术语,可能要化很长时间,在学生不了解“主题变形”的前提下,让他们去欣赏一部交响诗,并让他们产生形象思维是很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材中所安排的曲目是法国作曲家杜卡创作的《小巫师》,我采用了配有动画录象的音乐,小巫师的画面形象为米老鼠,当小巫师音乐主题出现是,具体的生动活泼可爱的米老鼠随即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随着音乐的发展,情节的变化,每当米老鼠出现时,小巫师的音乐主题就在不同的音区、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调性、不同的节奏出现。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交响诗”这一体裁中“主题变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认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这一基础上,学生欣赏了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部作品有详细的文字描绘,学生通过文字语言在头脑里形成了艺术形象,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又用音乐语言再次塑造了音乐形象,由文字构成的表象与音乐构成的表象结合在一起,在头脑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具体地描述了军队和商队两个音乐形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 拓展空间,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形象思维
音乐形象是声音在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它是时间艺术。音乐可以模拟事物中最富特征的形象。音乐虽然具有摹拟现实声音的功能,但它还是具有不确切的含义。音乐不可能表现出绘画中的视觉形象,也不可能表达语言上的现实观点,音乐更多的是表现人的情绪、感情。而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被音乐感染,从而使人激动、使人振奋,因此音乐为人们的形象思维展开了广阔的空间,使人产生各种联想、想象。不同的人,受其阅历、文化、背景、年龄等诸方面的不同影响,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想象,同一段音乐,会使人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应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塑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音乐形象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高中音乐欣赏课中,专门有一课题“欣赏者也是再创造”,教材配备了一首名为“无题”的音乐,在教师不加任何语言提示的前提下,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在许多学生的描述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这说明,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也在创造音乐形象,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 小结
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不仅文学艺术中包含形象思维,在科学领域中也需要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跳跃式的特点,它不象逻辑思维是一步步有序地推进下去的,人们的创造活动一般是在问题情景具有不明确性的情况下进行的。量子论之父马克斯.朗克认为科学家必须具备“对新观点的一种活跃的想象力,这些新观点不是演绎得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家一般的创造性想象而得出的。”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认真仔细分析教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