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4获取外部信息:从同行业、类似行业、文献资料、聘请专家咨询等获取有关危害信息,包括客户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从中辨识存在的危害;
5.1.6.5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辨识有关的危害;
5.2安全危害识别评价方法
5.2.1风险评价的方式一般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适用于可以比较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评价即是非判定法,其他不宜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评价可采用LEC法进行定量评价。本企业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2.2下列四种情况应列为本企业不可容忍安全风险: a)不符合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
b)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d)相关方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提出的合理抱怨。 5.2.3危险性定量评价法(即LEC法) 危险性=可能性*频度*损失后果,如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描述 值 完全可以预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发生事故后的损失后果(C) 频繁程度(E) 分描述 值 连续暴露 6
分描述 值 10 1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0 料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3 常 可能性小,完1 全意外 很不可能 0.5 每年几次暴露 1 每月暴露一次 2 露 6 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3 6 或财产损失特大 灾难、数人死亡,或财40 产损失重大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 或财产损失较大 严重、重伤,或一定的7 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财产损3 失较小 轻微伤害、需要救护,极不可能 0.2 非常罕见的暴露 0.5 或财产损失很小 1 实际不可能 0.1 5.2.4按风险值D=可能性L×频率E×严重性C,计算出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如果是可接受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的管理。如果是不可接受风险,则应提出改进计划,用硬件方面的措施、软件方面的措施,或者说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实施控制,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5.3风险控制措施
5.3.1对于辨识、评价出的风险,专职安全员(兼职)组织风险评价小组,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和风险分级控制。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有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并与本场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7
5.3.2风险的控制方法:
a.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限制风险;b.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c.制定管理程序和作业文件;d.培训和教育;e.制定应急预案;f.加强现场监督检查;g.个体防护措施及职业病普查。
5.3.3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者考虑改变现有的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的顺序来考虑降低风险的发生:
a)消除:消除目前存在的安全危害是降低风险的首选。 b)替代:采用技术的替代,有害材料采用低毒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等。
c)工程控制: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测量、操控等使人员远离安全危害区域。
d)标识,标志警告或者现场的考核控制:采用现场告示、警示、现场督促考核检查方式来确定降低风险。
e)个人防护用具:采用有效的人员个体防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伤害
5.3.4风险等级的控制要求
在风险评价中,评价危险性分为4级,其中风险值D>70时,就需要采取对应措施加以整改,可以确定为不可接受危险源。
一级风险,D≥320,为极其危险状况,不能继续作业,需要立即停产整改;
二级风险,320>D≥160,为显著危险状况,需要立即整改(7天以内),同时做监控。
8
三级风险,160>D≥70,为危险状况,尚能生产,需要限期整改(7天以上3月以下),同时做监控。
四级风险,D<70,为一般危险状况,可以继续作业,需要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当危险性得分(含)超过160分时可判定为不可容忍安全风险。 5.4危险源风险辨识、评价的实施
5.4.1每年12月底由安全员(兼职)通知,各部门、班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班组进行危险源辨识后编制《安全危害因素识别表单》,将辨识结果报至安全员(兼职)。
5.4.2危险源风险识别评价完成后,安全员(兼职)编制《安全危害因素识别表单》、结合企业运行特点,将识别出的不可容忍安全风险进行汇总,通过运行控制和应急响应仍然无法控制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方案来加以补充和改善。
5.4.3安全员(兼职)结合年度方针目标指标制定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报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5.4.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作为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改进措施应纳入下一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进行管理,在每季召开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中予以通报本季度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
5.4.5根据平时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必要时对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进行补充,将需要解决的重大安全问题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
5.5安全危害的更新
9
5.5.1正常情况下,每年更新一次,即按本程序于每年11月底前进行。
5.5.2遇到下述情况时,应随时更新 a)当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b)当发生不可接受危险事故后; c)当发生其他需要更新安全危害情况时;
d)新、扩、改项目或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发生改变时。
5.6评审确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应及时传递到有关部门、班组和岗位,作为作业人员培训、运行管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的依据,同时需要对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5.7根据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将D≥160判定为重要危险源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5.7.1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等四种来实施。
5.7.2由各部门管辖区域分工负责,对管辖区域内危险源涉及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安全员(兼职)予以解决。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由各部门负责,对企业危险源涉及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等进行定期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提交安全员(兼职)确认。
由安全员(兼职)负责,定期组织企业管理层对危险源区域进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