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

作者:吴兴莉

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2019年第5期

吴兴莉

(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南京 210000)

【摘要】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是基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园本课程目标,进而优化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通过观察并收集儿童发展证据,尝试厘清儿童发展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实施中通过行动研究来发现问题、诊断课程、制定计划、优化课程,逐步推进“阳光成长”课程的高效实施,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儿童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儿童发展;基于证据;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5-0041-04

【作者简介】吴兴莉(1972-)女,南京人,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一、问题提出

基于证据的教育1996年始于英国,是由基于证据的医学发展而来,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对教育发展和教育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证据的教育是一种依靠实证证据来作出有关教育干涉(政策、实践和计划)的决策的范式[1]。其核心思想是“任何教育决策和措施的确定应该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的依据”[2]。基于证据的教育要求教师掌握基于证据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学会运用基于证据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3]。

证据可作为证明某种观点、结论等的事实依据,包括文字、图像、数据、案例等[4]。本研究中的“儿童发展证据”指的是儿童的语言信息、对话信息、作品信息、肢体信息、表情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等。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是基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园本课程目标,优化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基于儿童发展的证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诊断课程、制定计划、优化课程,逐步推进“阳光成长”课程的高效实施,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儿童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我园“阳光成长”课程的实践研究

(一)完整的课程框架,全面引领课程建设

“阳光成长”园本课程的构建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课程的实践研究应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开发与完善。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对课程构建的认识逐步清晰,建立了“阳光成长”课程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下页)。

1. 明晰的课程理念。我们将“阳光成长”课程的核心理念凝练为“自然的、实践的、发展的、温暖的、共生的”。其中,“自然的”是指关注户外、关注动植物、关注生活,强调幼儿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关注为生活服务的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自然的”这一核心理念理解为课程的目标与实施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经验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实践的”意在强调儿童获取经验的方式,是指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操作、探究和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中获得经验的积累。教师观察、等待幼儿,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幼儿。“发展的”是指课程围绕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变化,教师始终围绕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开展活动,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温暖的”是指课程实施中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会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关怀;教师遇到困难时,课程团队齐心协力促进课程开展。“共生的”是指幼儿的经验、家长的经验、教师的经验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参与课程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在课程实施中有所收获。

2. 细致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定位是体现课程理念,展现课程价值追求的核心部分。基于“阳光成长”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幼儿的成长为核心,从关注幼儿、教师、家长三大群体的情感、态度、能力等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目标。“阳光成长”园本课程目标需要结合《指南》,依据不同的年龄划分(3~4岁、4~5岁、5~6岁),从动作与健康、语言与认知、情感与社会等方面进行细致定位,将儿童培养成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当前得益、终身受益的人。

3. 丰富的课程内容。为进一步凸显“阳光成长”课程理念,关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参照陈鹤琴五指活动,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将“阳光成长”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等活动形式展开,将多种课程形态进行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园本课程系统、均衡、连续地发展和完善。

4. 个性化的观察评价。我们结合《纲要》和《指南》,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展开行为观察与评价,制定家长与教师的指导计划,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入手,参照《指南》的每一条目标,收集幼儿行为的发展证据,并结合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形成幼儿学习与发展综合报告。另外,我们分别在每学年的开学、学期末、学年末对儿童的发展与评价报告进行汇总,最终形成幼儿一学年的成长记录。我们还建立《阳光成长·童年印象——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在园参加每个主题活动的发展轨迹,增加了行为观察评价、作品分析评价等,帮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

5. 多样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幼儿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完善教师的课程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园建立了课程资源库,统一管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并已梳理出专家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基地资源、园所资源、家长资源和教工资源等。

(二)严谨的课程管理团队,全面保障课程建设

多年园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中,我园已建立了课程研发管理网络,有效保障了课程体系构建。其中,课程研发中心、课程审议组、课程实施组、专家顾问团和家长委员会分层对课程进行审核验证(如图2所示,下页),让更加优质的课程服务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还成立了主题活动研究小组,开展“一主题、四研讨”活动,分别从主题内容的选择、主题方案的撰写、主题的实施、主题的反思等方面深入研究该主题能否在“阳光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主题活动是否紧紧把握课程的核心观念——自然的、实践的、发展的、温暖的、共生的。

三、我园“阳光成长”课程的优化研究

“阳光成长”课程的优化研究不是颠覆,也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基于儿童发展证据,改进与发展原有课程。课程的优化必须基于真实的证据,找出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诊断并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改进,逐步推进“阳光成长”课程的高效实施,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儿童成长,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基于教育实践,收集儿童发展证据,评价儿童发展

我们依据《指南》的发展目标,收集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证据,形成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综合报告,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家长与教师的指导计划,多方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学习使用儿童观察评估系统,用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并综合多次观察经历,评定儿童的能力等级,最终在线自动生成儿童能力发展报告。例如,在一个周期的观察中,教师参照《指南》的发展目标,发现幼儿在人际交往能力上需要提高,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将增加相应的社会性活动,鼓励幼儿更多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儿童发展证据,全面优化“阳光成长”课程

1. 基于本园儿童的发展调研,修正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 课程目标是设计者对课程的总体理解,也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课程目标的修正需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儿童现状的评价。活动目标的设置应来源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课程目标的全面性。综合分析教育教学目标,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审视目标的全面性;三是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关注目标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差异。

2. 基于本班儿童的全面发展评价,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调整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根据“阳光成长”课程的核心理念继续研发新的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把握教育契机;另一方面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幼儿园课程,让园本课程转化为班本课程,切实促进儿童发展。

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作者:吴兴莉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年第5期吴兴莉(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南京210000)【摘要】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是基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园本课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qhu7lfc957eja0pqkz5136q5t3m0006v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