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推荐学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归纳检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k12]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归纳检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没有“宪法”,严格地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宪法。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因此“成文的”宪法更牢固……

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先例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英国政府的权力、上下院的职能、首相产生的办法、政府更替的规则等,所有这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是由“习惯”确定其原则的,并没有写成文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就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似乎并不需要一部成文的“宪法”。

——钱乘旦《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材料二 我们的结论是,党争的原因不能排除,只有用控制其结果的方法才能求得解决。这样来看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一种纯粹的民主政体——这里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不能制止派别斗争的危害。

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情形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和纯粹的民主政体的差别,我们就能理解矫正的性质以及它必然会从联邦得到的功效。

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

因此,很清楚,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

——[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宪政制度发展的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中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作者选择共和政体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国民主政治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可以从“宪政”的内容、形成过程、成因等角度归纳特点。第(2)题,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含义根据材料可以概括,选择共和政体的理由需要结合民主政体的弊端回答,共和政体一是范围更广,二是在控制党争上更优。

答案:(1)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文宪法,多为习惯法;尊重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依靠宪政惯性渐次推进等。

(2)含义:民主政体指的是直接民主制;共和政体指的是间接民主制。 最新K12

[k12]

理由:能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自由民主制度的实行;能把党争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2.(2015年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理性的审判、权力的分享……公民美德”概括公元前5世纪的民主内涵。由材料信息“自由、平等、博爱”“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概括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将两者对比即可体现民主认识的进步。第(2)题,紧扣时间限制“18世纪”,结合书本知识梳理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实践历程。其实践历程应包含法国大革命、一系列法律文件、民主制度确立等基本史实。

答案:(1)进步:民主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由不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意。

(2)实践: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拿破仑时期颁布《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3.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成果被袁世凯所最新K12

[k12]

窃夺。……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难道华盛顿的政治神话,真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言“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2)材料二中“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其“成熟”的依据何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的政治神话在孙中山手里却变成“一无用处”的艺术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

(4)综上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题目明确规定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共同点”,根据材料西方民主政治有着共同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文化;应该归纳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一是民主的实现形式,即间接民主的代议制;二是权力的运作方式,即权力之间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第(2)题,美国“成熟的宪政体系”主要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以及中央政府权力的分配,即联邦制和共和制;“成熟”的依据应该从权力的运作的具体方式上阐述,即三权分立及相互制衡;第三问实际上问的是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何在中国行不通,原因应将中国和美国国情进行比较,角度应该全面,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3)题,政治文明方面孙中山先生“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主要指孙中山先生在政治上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进行创新的表现,主要指建立的共和政体和颁布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注意仅指政治文明,不要写到思想方面的三民主义。第(4)题,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应该从多角度去分析,主要从历史与现实;现实要考虑国内与国际;国内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以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③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体系:制定联邦宪法;民主共和政体。 依据:实行三权分立,防止复辟专制。

原因:①中国的资本主义基础较美国薄弱;②中国的封建主义势力较美国强大;③中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美国有限。

(3)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②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最新K12

[k12]

所处国际政治环境。

4.(2014年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思想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国《临时约法》对两国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解析:第(1)题,材料一的第一条第七款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材料二则反映出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第(2)题,可从两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状两方面分析。社会现状可从经济发展程度、民主思想的传播程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1)分权与制衡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美国:缺乏专制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5.(2015年济南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1907年《神州日报》漫画《过渡》。画面中一个穿着“革”的船夫,与穿着“宪”的船夫正争相划渡,问题是朝向正好相反。画中配诗曰:“日薄西山可奈何,保皇革命两蹉跎。那堪入夜风波恶,驶向沉舟侧畔过。”

(1)漫画中的船夫、船分别象征着什么?

(2)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船夫”在“争相划渡”中的共同主张和作用。 最新K12

[k12]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船夫身上的字体“革”和“宪”来回答;第二问通过漫画判定为中国的前途。第(2)题,第一问根据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共同点来回答;第二问从两者对民主思想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来作答。

答案:(1)船夫:分别代表革命派和保皇派,“船”象征着中国的前途。 (2)共同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

作用: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6.(2015年武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确立民主法治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中国近年来国家日趋统一,政府权力日益扩大,有许多以往并不属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如今也统归政府处理……。因此,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该案表示: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参政员提案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背景和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等信息概括核心内容;由材料“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等信息可知,该法案希望政府对国民负责,如果人民不满意政府,应改组政党,这体现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要求。第(2)题,从时间信息“1939年”入手,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结合当时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人民民主意识提高等知识回答“背景”。联系民主力量的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知识回答“作用”。

答案:(1)内容: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 实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2)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

作用: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最新K12

[推荐学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归纳检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k12]【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归纳检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没有“宪法”,严格地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宪法。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因此“成文的”宪法更牢固……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pyc5v47206i7k4fff923x6i11g5t00ro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