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H2ONaOH?aq?
A.SiO2――→H2SiO3――→Na2SiO3
NH3、CO2△B.饱和食盐水――→NaHCO3(s)――→Na2CO3(s) 熟石灰盐酸电解C.海水――→Mg(OH)2(s)――→MgCl2(aq)――→Mg(s) O2O2、H2OD.NH3――→N2――→HNO3
催化剂、△
解析: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A错误;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B正确;电解氯化镁溶液不能生成单质镁,故C错误;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不生成氮气,且氮气、氧气、水不反应,故D错误。 答案:B
2.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能实现如下转化关系的是( ) 点燃溶于水惰性电极电解A+B――→C――→C溶液――→A+B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①若A是Na,则B为O2,C为Na2O2,C溶于水得到NaOH,电解NaOH溶液得到H2与O2,故①错;②由题意可知,C为酸,电解酸溶液可得到H2,如A为H2、B为Cl2、C为HCl,故②对;③则C中含有Fe3+,电解铁盐溶液不能得到Fe,故③错;④则C中含Cu2+,电解铜盐溶液可以得到Cu,如A为Cl2、B为Cu、C为CuCl2,故④对。 答案:C
3.(2018·株州质检)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其中甲和X不可能是( )
A.甲为C2H5OH、X为O2 B.甲为H2S、X为O2 C.甲为HNO3、X为Fe
D.甲为AlCl3溶液、X为NaOH溶液 答案:A
4.(2018·北京期末)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 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
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若提取1 mol Br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2
解析:A项,Br2能与NaOH反应,错误;B项,Mg是活泼金属,所以常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获得金属镁,正确;C项,海水提取溴一般用氯气置换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目的,正确;D项,Cl2+2Br-===2Cl-+Br2,而要得到1 mol Br2需要通入两次Cl2,第一次是富集,第二次是最终的氧化,所以最少需要2 mol Cl2,正确。 答案:A
5.(2017·北京高考卷·T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A.加热条件下,浓HNO3分解生成NO2和O2,则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正确;B.加热条件下,浓HNO3可分解生成NO2,不一定与C反应生成,正确;C.红热木炭未插入浓HNO3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浓HNO3具有挥发性,且挥发出的HNO3与红热木炭反应生成NO2,HNO3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生成NO2的N元素为+4价,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正确;D.红热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不一定与浓HNO3发生了反应,不正确。 答案:D
6.(2018·石家庄模拟)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工艺中NaHCO3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 B.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
-C.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D.装置①也可用于制H2
解析:本实验利用浓氨水与碱石灰混合制取氨气,所以装置⑤中盛装浓氨水,装置③中盛装饱和食盐水,A项正确;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有利于NaHCO3的生成和析出,B项正确;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Na++H2O===NaHCO3↓+NH+4,C项错误;装置①适合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可以用其制取H2,D项正确。 答案:C
7.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MnO2FeCA――→B――→E――→F和G的混合溶液
①点燃
MnO2FeC――→D――→G ②△△
A.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强
△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 mol A在反应中能转移1 mol电子
解析:A为H2O2、B为O2、C为HCl、D为Cl2、E为Fe3O4、F为FeCl2、G为FeCl3。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只需要加热,而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还需加催化剂,所以O2的氧化性比MnO2弱,A错误;反应②在加热条件下进△
行,则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B正确;F应是FeCl2,C正确;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为H2O2分解生成O2的反应,则1 mol H2O2在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D正确。 答案:A
8.甲、乙两化学小组拟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原理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甲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 ②下列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i.加热反应管 ⅱ.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利用上述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顺序为________(填大写字母)。
答案:(1)①cgfde(或ed) gfba ②ⅱ 若先加热反应管,铜粉会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造成测定误差 (2)BDCA
9.(2018·南昌模拟)POCl3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剂,研究小组利用Cl2、PCl3和H2O在105~109 ℃下制备POCl3。
已知:①PCl3易被氧化,且易水解,沸点为76 ℃;②POCl3易水解,沸点为105.8 ℃。 (1)A装置制取氯气,仪器2的名称是______,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PCl3的电子式为________,仪器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仪器3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当温度为105~109 ℃时,逐滴滴入。制备POCl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POCl3的关键是保证m(Cl2)/m(H2O)≥3.94,当比值小于3.94时得不到POCl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连接顺序是A—________,C中盛装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1)仪器2为分液漏斗,用A装置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10Cl-+16H+===2Mn2++5Cl2↑+8H2O。(2)PCl3中P原子与3个Cl原子分别共
用1对电子对,故电子式为仪器1为冷凝管,作用是将反应
物冷凝回流,提高转化率。(3)根据制备POCl3的物质为Cl2、PCl3和H2O,可知三颈烧瓶中盛装的是PCl3,导管中通入氯气,故仪器3中盛装的物质是水。制备△POCl3的化学方程式为:PCl3+Cl2+H2O=====POCl3+2HCl。(4)当m(Cl2)/m(H2O)<3.94时,即水的用量较多,根据题中信息知PCl3、POCl3容易水解,故得不到POCl3。(5)装置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由于制备POCl3的物质中有H2O,产物中有HCl,因此不需要对氯气进行净化,装置A连接装置D制备POCl3,由于POCl3容易水解,因此要防止空气中以及吸收HCl气体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故装置D连接装置C,装置C中盛放浓硫酸,装置C连接的装置B用来吸收HCl气体。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