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设计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编者:这是一篇设计较为精细的民族乐器教学设计,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深海的泡泡”2008-11-27 14:44:00发布在洪啸音乐教育论坛社区的小学音乐教师备课室,在此向“深海的泡泡”朋友表示感谢!--赵洪啸
《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教学案例设计
作者:(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盛平小学 郑红)深海的泡泡 配图:赵洪啸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场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欣赏、动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
3、调动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4、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分析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本课为广东省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中第二节教学内容《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在音乐课本上只有一般的乐器图片和简单的分析,学生从呆板的书上很难去了解各种乐器的结构色彩以及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先分出重难点按各器乐的特点在课件中常见的四种乐器:古筝、古琴、琵琶以及扬琴。首先通过实物直观介绍它们的结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过欣赏各自的代表曲目听辨其音色说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比较,然后总结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学生的需求,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