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张家明
3月1日14时50分,山西省晋城市福安达物流公司驾驶人李建云驾驶重型罐式货车(核载30.6吨,实载29吨甲醇),由北向南行驶至二广高速公路1060公里加900米处岩后隧道路段,进入隧道光线骤然变暗,未及时发现前方车辆排队等候通行,导致进入隧道10米即追尾碰撞前方河南省孟州市汽车运输公司汤天才驾驶的重型罐式货车(核载32吨,实载29.6吨甲醇)。当时,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车辆碰撞后,李建云、汤天才下车查看情况,发现两车卡在一起,并有甲醇泄漏。私下协商后,前方车辆驾驶人汤天才上车驾驶车辆向前移动,两车分开后,再次下车查看情况时发现泄漏的甲醇起火燃烧。两车上的司机和押运员共4人弃车逃离现场。由于岩后隧道入口低、出口高,汤天才驾驶的货车所载甲醇在隧道入口处泄漏燃烧后,火势迅速沿隧道入口向出口蔓延,先后引燃前方排队等候通行的30多辆运煤车,并引发隧道内一辆拉有液态天然气的车辆发生爆炸,对救援人员处置造成严重障碍。据初步统计,事故烧毁各类车辆43辆,其中大型货车33辆、危化品车辆4辆、小车5辆、中型货车1辆,大火烧了73小时才被扑灭;岩后隧道路段交通中断3天多,直到5日上午才恢复通行;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
一起普通的化危品槽车交通碰撞事故却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肇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混乱,挂而不管、以包代管;肇事的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员安全意识薄弱、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距隧道出口3.8公里处设置的煤检站不利于车辆在隧道内快速通过;有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此外,也暴露出隧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油、化工等化学工业也迅速崛起,国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流通的数量逐渐加大,种类也日趋繁多,由危险化学品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和泄漏污染事故明显增多,事故的危害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对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投入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借鉴和参考国外成功的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国际上对化学灾害事故管理的认识
化学灾害事故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到风险辨识、事故预防、土地规划、应急预案、风险沟通、应急响应、灾后恢复、事故调查与经验总结等诸多方面。
1.1 化学灾害过程管理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化学灾害事故的管理是3个阶段管理,即:灾害预防、应急准备和事故处理。它的具体包含内容如下:
(1)事故预防
灾害预防主要包括辨识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然后从结束、组织与管理、人员培训与教育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提高设施抗灾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目前各国普遍认识到防范胜于救灾的重要性,因此普遍重视化学灾害事故的预防工
作。
(2)应急准备
应急主内主要包括制定应急处理员,筹备应急资源(包括技术、装备、物质、人员、资金和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响应和处理事故,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应急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内的应急救援准备和企业外公共服务结构的应急准备。企业主要负责制定场内应急预案,同时负责配合公共部门制定场外应急救援预案。
参与应急准备的公共服务机构从部门上划分,主要包括政府、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环保等;从地域范围划分,来自当地社区、区域、国家及边境国家等,分别负责做好本部门及本地区范围内的应急计划和演练工作。
(3)事故响应
指在事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提供灾害援助,完成事故现场处理和恢复,开展事故原因调查,评估应急处理效率,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和改进应急响应程序和体制。
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也把化学灾害事故管理分为4个阶段(包括降灾、事故准备、事故响应和灾害恢复)或5个阶段(包括灾害辨识、事故响应、灾害恢复和减灾)。事实上,化学灾害管理的内容是一样的,各国只是管理过程或形式不同。
1.2 化学灾害管理协作与沟通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工业国普遍认识到有效的化学灾害管理需要相关利益团体的通力合作与协调,而且这种合作与协调不仅仅局限于当地范围内,它可能是区域范围、国家范围甚至国际范围的合作与协调。这些利益团体主要包括化工工业界、公共服务机构、公众和其他机构。由于在化学灾害事故管理过程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同,所担当的职责和义务也各有不同。 1.2.1化工工业界
在化学灾害事故预防与控制等管理中,危险化学品单位(包括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等单位)负有第一责任,应当防范事故的发生,并承担事故处理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为此:(1)应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尽可能地杜绝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对员工、公众、设备和环境的影响;(2)应建立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在企业内贯彻执行;(3)在工艺装置涉及和操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使用“本质安全型技术“;(4)做好变更管理工作;(5)积极制定场内应急处置预案,辅助制定场外应急处理预案;(6)积极支持、帮助现场工人、公共服务机构、当地社区、周边企业等开展化学灾害事故管理。
此外,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工人应当遵守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信息反馈,并积极参与促进社区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活动。
1.2.2公共服务部门
公共服务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安、环保、民防、交通等)主要负责保护公众安全,保护财产和环境,保障地方或国家的正常社会活动。在促进化学灾害事故管理过程中,(1)应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贯彻执行;(2)通常情况下,公共服务机构在化学灾害事故管理过程起领导作用,能够促进相关部门积极加强化学灾害事故预防、事故预案制定、演练与响应等相关工作,并保证各个部门和各级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通讯、协作联系;(3)公共服务机构应当负责辨识当地危险源,制定场外应急处理预案,尽可能降低化学灾害后果;(5)
公共服务部门还应当负责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政策,保护公众健康、财产与环境。 1.2.3公众
在化学灾害管理过程中,公众是受保护的对象,公众良好的灾害应急意识能够使应急行动更好地保障其安全和健康。为此,(1)公众应当积极了解周围社区存在的化学灾害,以及灾害发生之后应当采取的正确行动,从而降低事故危害;(2)公众还应当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法规建设建议等决策过程,保证化工装置布局的合理性;(3)公众也应当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和当地化工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和开展应急演练,使预案更适合当地社区和实际情况。 1.2.4其它组织或机构
一些工人协会、研究机构、自愿者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国际组织和政府组织等在化学灾害事故管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甚至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信息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指导,从而促进当地化学灾害事故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人协会还可以组织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国际交流,提高自身化学灾害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
2 发达国家化学灾害管理模式
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外的灾害和紧急情况管理看出,国外普遍采用综合灾害管理模式,即根据化学灾害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恐怖主义活动、核辐射泄漏等多种紧急情况管理的需要,整合各个部门和各级部门的设备、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合理分工,试行统一管理。在立法方面,发达国家也普遍通过综合立法,规定各个服务部门和各级机构在灾害综合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而且,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三个国家一般都有专门机构负责灾害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都建立有专业的应急培训中心或学院,都建立有灾害救助资金,促进防灾和救灾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见下表1),其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表1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灾害管理体系简介
国家 灾害综合管理部门 主要灾害管理立法 管理分级 斯坦福灾害救济与紧急援助法(the Stanford Act)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俄罗斯特殊情况部(EMERCOM) 紧急情况及救援服务与救援人员法案;俄罗斯抗自然或技术紧急情况法案 联邦/州/地方/社区/企业 FEMA紧急管理学院培训机构 (EMI);国家消防学院(NFA) 联邦/州/地方/社区/企业 联邦/州/地方/社区/现场 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 加拿大重要设施保护和紧急计划办公室(OCIPEP) 紧急法案(EA); 紧急计划法案(EPA) 加拿大紧急培训学院(CEPC) 俄罗斯民防学院;俄罗斯训练与方法学中心;俄罗斯科学研究院;俄罗斯监控与实验控制中心;俄罗斯民防科学研究中心 Superfund、NPFC、LGR 灾害基金 紧急情况联合筹备计划(JFPP);灾害救济计划(DFAA) 未知 自然灾害:堤坝、地震、炎灾害类型 热、火灾、洪水、飓风、泥技术灾害:危险材料、核安能源设施灾难、通讯设施灾难、金融灾难、医疗健康系统统故障、交通系统故障、公共自然灾害; 技术灾害:包括化工设施、核设施、生物设施等 石流、火山、海啸、暴雪; 灾难、食品系统灾难、水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