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业畜牧行业)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精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输电线采用地埋线。配电柜或配电箱的外表面为蓝色。整合电力X公司资金安装的配电装置,可按照《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排灌电力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意见》(冀农开办〔2009〕119号)执行。

三、农业措施标准 (壹)农田工程

1.山前及冀东平原区、黑龙港低平原区、滨海平原和坝上高原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方田,单块方田面积壹般200-400亩,最大不超过500亩。特殊不宜分割,无需新开农路且没有较大沟渠的地块依地形地貌而定。方田四周规整、田块平整,灌排顺畅。

2.山地丘陵区,以有林道路、较大沟渠或自然地形地貌为基准形成治理单元(方田),或以单个机井、单个扬水工程为治理单元,单元面积壹般为200-500亩,最大不超过800亩,特殊不宜分割,无需新开农路且没有较大沟渠的地块依地形地貌而定。方田四周规整、田块平整,梯田田面宽度达到3m之上。

(二)土壤改良

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秸秆仍田、深松(耕)技术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之上。

2.瘠薄地应加厚土层,土壤活土层厚度壹般不小于25-30cm。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应清除砂姜卵石且掺合粘土。

(三)良种繁育和推广

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

建种子晾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项目区应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四)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山地丘陵区、坝上高原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五)粮食产量。项目建成后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5%之上。

(六)田间道路

1.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分干道、支路俩级,干道和乡、村公路连接。田间道路应布局合理,顺直畅通,转弯半径大于相交干道路宽的1/2,主要路口加装转弯护墙,预留农机作业通道,以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的需要。山前及冀东平原区、黑龙港低平原区,硬化路长度不低于田间路总长度的30%,干道全部硬化,路面宽度4-6m,硬化面宽度不小于3m;支路路面宽度3-5m,硬化面宽度不小于2.5m;滨海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坝上高原区硬化路长度不低于田间路总长度的20%。干道路面宽度4-6m,硬化路面宽度不小于3m,在适当位置设置错车区;支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m。

路面路弓最高点应高于田面30cm之上。达到路面平坦,顺直,路弓明显。

(1)扎砖路。采用MU10普通烧结砖,呈人字形排列,

厚度12cm,基层可采用三七灰土等建筑材料。

(2)泥结碎石路。泥结碎石路面面层可用碎石,粒径1-3cm,基层铺垫碎石,厚度10-30cm。硬化面和路肩之间须加装路牙砖。

(3)碎石路。基层上面均匀铺撒石屑,厚度不小于2cm。基层可采用三七灰土、泥结碎石、工业废渣等建筑材料,厚度不小于15cm。硬化面和路肩之间须加装路牙砖。

(4)田间土路。轧实处理,能满足中、小型农业机械通行。

2.路边沟。田间道路俩侧设置路边沟。承担排涝任务的按排涝标准设计。不承担排涝任务的,上口宽不小于60cm,下口宽不小于30cm,沟深30cm。山地丘陵区位于山、坡地边的道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边沟。原来有沟渠的道路,维持原有设计断面,边沟顺直规整,宽窄壹致。

四、林业措施标准

(壹)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等俩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之上,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之上,造林成活率达到90%之上,保存率达到85%之上。造林时应预留农机作业通道。

(二)大田区树种以乔木为主,特殊路段或林果区、经济作物区可栽植小乔木或灌木树种,但林相应整齐。乔木胸径3-5cm,春季、雨季造林修剪侧枝和定干,株高3.5m左右,根系完整,主根无损伤,根幅不少于40cm。平原区及山地丘陵区树坑50cm×50cm×50cm,采用机械施工的,直径

不得小于50cm、深50cm之上;坝上高原区树坑80cm×80cm×80cm。

(三)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旁至少栽植俩行树,壹般栽植在道路俩侧边沟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栽植在道路壹侧,株距3m以内,行距视路况而定,可三角形或品形布置,株距均等。树干距地面1.2m处涂红圈,红圈下涂白灰。

五、科技措施标准

(壹)仪器设备。按有关政策要求和实际需要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二)技术推广。项目区应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区域化种植。项目建设期间,在项目区内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业节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三)技术培训。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进行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六、管护标准

(壹)管护组织及管护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应建立完善的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做到组织健全、制度严密、责任明确、管护到位。

(二)工程管护标准。工程管护主体应及时修补损毁的道路,清理堵塞的边沟,维护田间水利工程,补栽损毁的树

木等,保持项目区整体形象完好,机井、管道、渠道、灌排站、桥、涵、闸、机耕路等工程能够正常使用,发挥应有效益。

(三)管护装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为现场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管护装备。如自行车、简易服装等,装备上印制“农业综合开发管护”标识。

(四)管护费用。按照国家农发办有关文件要求提取、使用工程管护费用。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标准

壹、综合标准

(壹)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宜粮则粮的原则,对项目区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逐步建立产业发展趋势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二)按照流域统壹规划,科学设计,规模治理、连片开发。项目区单片小流域治理面积、人工草场面积不低于1000亩,土地沙化和天然草场面积不低于5000亩。

(三)项目实施后,川平地项目区田规整、林配套,管(渠)相通、路便利,基本实现田园化;坡耕地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基本实现小雨不出田、大雨不下山,水土不流失;荒山、荒坡(裸岩除外)修建水平阶、鱼鳞坑等工程,基本实现林果化;草场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草畜发展后劲增强。工程产权明晰,管护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责任

(农业畜牧行业)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精编

输电线采用地埋线。配电柜或配电箱的外表面为蓝色。整合电力X公司资金安装的配电装置,可按照《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排灌电力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意见》(冀农开办〔2009〕119号)执行。三、农业措施标准(壹)农田工程1.山前及冀东平原区、黑龙港低平原区、滨海平原和坝上高原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方田,单块方田面积壹般200-400亩,最大不超过5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h7a7zwo47zlrl1bkfq6d7jn4l8uv0137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