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与“借景”
中国的古代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谈及设计理念更是与“风水学”与古代中国各时期的的文化习俗休戚相关。在古代中国璀璨的建筑文化中,中国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和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极其看重风水学的中国古代。传统园林中的中国古建筑更是被赋予了功能之外的广袤意义,自成一道独特的景致。而其隶属的不同,如皇家园林中建筑与环境的雄伟大气结合,文人园林中精巧逸趣的交融等全部都将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设计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一.“借景”的由来 我们知道,园林是为了人们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中国以独特、优秀的园林艺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区别于欧洲等地域的园林特征,指导中国园林建造的理论之一就是借景。
“借景”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计成的论著《园冶》中。其中专门辟一个章节来加以论述,并且提到“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园冶》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因借之巧在于因地制宜。这样一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脉相传。在中国文学中,对表现手法强调“比兴”,对艺术境界强调“物我交融”;在中国绘画中,对创作主体强调“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对艺术境界强调“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古人正是在借鉴这些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理念。借景则是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象景物的设计手法。
论及借景的缘起,就会发现其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儒家、道家等哲学是有紧密联系的。其内容和形式,也是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指导下,在文学、绘画等主流艺术形式的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审美意识来控制的。“天人合一”在园林中的解释,便是一种“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在这样充满灵秀气质与磅礴气势的总灵魂中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其实体的表现便造就了“借景”手法的高深造诣。
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对“借景”的影响
借景从中国传统文学对“借景”的影响角度讲,比如传统文学中的 “比兴”手法。其含义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主观情思寄寓于客观物象中,创造出心物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便是以四面圆洞门围之而成一亭,周植青桐(即梧桐)及竹,以比兴神话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句意。而园主则自比凤凰,以喻非明君不出仕之意。再如北京颐和园,其东宫门至佛香阁的空间序列便是借用了元代文人提出的“起、承、转、合”的文章文法来进行处理。其中“起”:以牌坊和东宫门为起,牌楼上以“涵虚”“餐秀”两个额题,既点明了园内以山水为胜的主题,又暗含了统治者招揽贤才之意,引发入胜;“承”:仁寿殿西土山山谷为承,以兼有自然与人工之美的假山完成由“宫区”进入“苑区”的承接,过渡自然;“转”:出此谷后的各条游览路线都有所转空间,既可登山,又可临水。“合”:万寿山之佛香阁为最后的之合,是该园空间序列之高潮,登高四望,美色尽收眼底。
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借景”的影响讲,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之初,设计者便无不希望每一位观赏者都有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觉。可见从微观说的借景、造景到宏观上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都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些创作理念,章法和构图法则是融会贯通的。尤其是在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中,“变化中求统一”“虚实相济”“小中见大”“欲露先藏”甚至“四时变化”等手法更是集中反映了园林借景的一些常用技巧。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阁前有假山、池水。造园家在假山的洞穴上,叠砌了一个月牙形的空隙,每让阳光从中间透过,再经过石洞的映衬,“一弯新月”就倒映在水池里了。正当艳阳高照之时,而池中却媚月一弯,乃得“日月同辉”之佳趣。不但利用水面倒影,还利用镜中虚象来映写景色。这便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处理手法,依赖实景空间来展开虚空间的想象,同时寄以人的精神情感。
又如苏州网师园中部,其春景为射鸭廊,廊外北向迎荷池,槛外隙地上点植迎春,旧联记有:“鸟语花香帘外景,天光云影座中春。”廊北为竹外一枝轩,春光明媚中新竹葱绿,景名取苏东坡诗:“汀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夏景灌缨水阁在荷池之南,与东边云岗黄石假山为邻,坐南朝北,邻水一面开畅通透,所观景物皆向阳,山石竹树、建筑亭台在阳光下虚实变化真切,水风过处,室内清凉怡人。秋景月到风来亭取韩愈诗意:“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秋风中在月下感受秋意萧瑟,兼听鸣琴。冬景看松读画轩,前有湖石花坛,峰石之间有古松三棵。春听竹风夏观荷,秋赏冷月冬看松,四季意趣皆备。古人把握季相,讲求每个季节的赏心乐事,堪称风雅。 三.借景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隶属,其基本上是以墙垣围合出来的一个以墙为界,隔离于外在世界的自由小天地,尤其是士大夫“中隐”的城市山林。虽然“门掩无哗”,以这种方式隔开了朝堂和俗世的喧扰,但士人园林毕竟不是置身于宇宙天地之外,因此,需要以借景的方式带动园内所有景物参与到天枢地轴的宇宙流转之中,以与园外的美景的视线贯通达到确定自身与园外大世界以至于天地同参的终极目标,以自身景物的朝夕向背的变化与四季顺畅流转的小天地的变化体味到大宇宙的循环往复。这样,士人通过借景的方式跨越凡俗,自由无碍地去体味宇宙大道,欣赏由这种景的组织产生的美的表象以及更高层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