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该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该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 )
A.死亡率降低 B.出生率高 C.牛群基数大 D.雌牛比例大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的种群数/(t-1)年的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4.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可能使某地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8.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0.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B.将动植物的遗体等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C.分解者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生物 D.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1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只占据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2020版高三生物一轮单元卷: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A卷(含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