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 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不满足于……它还把分析看作……”,说明启蒙运动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D项。
12.(2024·福建质检)17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 )
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
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经典书籍,体现了人文和科学精神,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王阳明(1472~1528)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
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
答案 (1)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
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孟德斯鸠感叹道:“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所有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
——引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的
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孟德斯鸠与民主政体”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 论题:孟德斯鸠主张建立民主政体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论证: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建立民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
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为民主政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民主政体是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