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的探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的探究

作者:李海波 王庆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0期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传递和展现提供了更多手段。 【关键词】数字化;新媒体;互联网;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劳动和创造后留下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存在着深远意义和影响。它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推进社会繁荣和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性和自信心,还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对于当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协调、教育等都具有重要跨时代意义。

当今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早期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影艺术和广播电视领域。媒体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播手段,拥有覆盖面广,可视化程度高、信息传播量大的特点。随着近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出现,成熟并付诸实践应用。新媒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媒介到技术,有了更丰富的延伸。新媒体中数字化的技术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展示,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段。这种表现和存储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对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快捷的采集和整合。

至今为止,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博物馆和展览馆对于实体文物的保护,和对于传承人的扶持与紧密联系、与高校的相关研究学科共同联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性开发等。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传统的保护方式在传承和发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的保护方法有效的保护下来了,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博物馆对于一些快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傳统方式的保护,通过实物的保护和文献的记载整理,然后再通过博物馆和展览馆中展示出来,可以有效的呈现在人们的印象中。从文化的源泉出发,对于传承人的扶持,以及与高校的相关研究学科共同联手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性开发相结合,这种开放性的保护形势,能够形成产业和学术相联系,形成映射,保护的同时达到发展的目的。当前这样保护方法虽然很有效果。但是时代在发展,如何更有效的方式去保护非遗项目。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先进的技术与保护相结合呢? 1、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技术革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速度大幅度的提升,给各种网络技术的施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云端计算、4G网络、各种智能终端、和移动设备等。IMAX电影技术,杜比音效和数字音响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享受媒体时代的数字化生活成为现实。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为主导的非传统行业技术革新和快速发展,也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工业革命”。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数字时代的碰撞中,使得传统文化产业注入了新元素,产生了创新的火花。同时它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启示。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信息从收费成为共享的时代。传统保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显然不能够紧随科技进步的步伐和当下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汲取数字化时代的多元化科技手段,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的特点,进行全面变革。比如当前是视频的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视频、公共媒体、个人数字端的出现,不仅为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提供了新的方式,而且也为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传递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数字技术和媒体传播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模型

在我国通过考察和研究后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列表中,一共分为了10类。通过演绎的看法和用途需求,将其整合化一,分类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传统文化类、传统匠人技艺类和传统演绎类。从古至今,人们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视觉感官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等等。传统文化就是通过文字记载和声口相传被记录了下来。演绎技艺需要高度的实践性,而且从事者在常年累月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决定了其熟练程度。传统演绎者通过音乐的节奏伴随肢体动作。通过耳听、口唱、以及和当时的情景互动背景文化的融入,来传达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观众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当时的情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进行提炼和概括,分别从时代背景、著作作者、作品特色、等方面进行归纳,从而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

3、结合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的媒体技术,进行模型分析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进行归纳和分类别存储。图片类、形式类、音频类、视频类。将这四类数据采集后,通过数字信息化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配合应用。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非遗项目的采集和保护,然后进行展示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比如VR实景体验技术、互动类形式的展现、简单的传动形式、视听形式、触摸形式等丰富的形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体验器官,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这种五感体验更有趣和更有效地获得信息,这使得非遗项目数字展现和保护有了更多的创新方式和临近实体的感受,让人更为印象深刻。 4、通过文化产品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保护

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创造出的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的,加强非遗文化产品的传递深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相联系的文化,加强人们对它的认知。固有的传递方式太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新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非遗文化的展示也应该向多样化、数字化发展。比如,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入一些数字互动技术,使得文化的传播更有代入感。通过科技手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更加博取眼球,让全民更愿意去走近非遗文化,理解其重要性和珍贵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数字化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多新的方案。也对保护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非遗工作的保护者和传播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素养。

课题:[本文为2017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辽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编号2017J011) 的研究成果]

作着简介:李海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通讯作者:王庆,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的探究作者:李海波王庆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0期【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传递和展现提供了更多手段。【关键词】数字化;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79s112oe072ie1yi364bptb11x4w00mg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