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可知,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下风向最大浓度为m3,占标率为%;预测厂界落地浓度为m3,占标率为%。198m处的预测浓度为m3,占标率为%。由预测结果可见,项目厂界以及敏感点无组织氨预测值均达标且贡献值不大,可认为项目无组织氨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此外,还需加强冷冻系统的管理,加强系统管道的气密性,减少挥发损失,维修时注意防止意外事故泄漏。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和《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需计算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值一般会比大气防护距离的计算值要大,故本环评只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本项目有污水处理系统、生产车间以及废脚料堆场等产生的无组织硫化氢、甲硫醇、氨以及氨机制冷挥发的氨气,氨泄漏卫生防护距离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进行计算,提级后得到氨泄漏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米。另外,由于无组织硫化氢、甲硫醇和氨难以定量,根据类比调查,卫生防护距离为100米,综合考虑后,核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禁止规划新建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以及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清洗废水、漂洗废水以及场地冲洗水等。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生产废水共计150t/a,员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a。废水中主要成份为CODCr、BOD5、氨氮、SS、动植物油等。本项目所在地污水管网尚未铺设完成,预计2016年年底之前能铺设至厂区,满足纳管条件。近期,本项目经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的生产废水和经化粪池预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水泵抽至厂区东南方向约1500米处的污水管网,最终经高塘岛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远期,本项目满足纳管条件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经高塘岛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本项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如图7-2。 图7-2 本项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 生产废水排出后先经机械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流入隔油池,用潜污泵提升至A/O生化池内进行生化处理,再用泵提升至反应沉淀器内。经沉淀后,使污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出水流入清水池。近期,本项目经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的生产废水通过水泵抽至厂区东南方向约1500米处的污水管网,最终经高塘岛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远期,本项目满足纳管条件后,生产废水经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经高塘岛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通过以上措施,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为氨机、配电房、生产车间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为了解企业厂界噪声现状,本环评于2016年3月15日对其厂界噪声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厂界东侧昼间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4a类标准,其余厂界噪声昼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根据实地勘察,项目最近敏感点为西北侧约198m的渔潭村居民区。企业现状已采取的降噪措施有: (1)所有设备选用低噪声型号,噪声较大的设备尽量布置在车间中央。 (2)配电房、制冷机组房采用实体墙,以减少噪声影响。 (3)对水泵采取隔声、减震措施。 采取以上综合治理措施后,本项目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废脚料、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和浮油以及生活垃圾。 (1)生产固废:本项目生产固废主要是鱼头、鱼骨等废脚料,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浮油。本项目废脚料产生量约为1000t/a,外卖综合利用,进行综合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产生量约为2t/a,污泥累积至一定量后用箱式压滤机进行泥水分离处理,泥饼外运填埋;污水处理产生的浮油(浮油为动物油,属于一般固废),产量约为a,收集后综合利用。 (2)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为50人,生产日期按250天计算,职工按人均人·天计,共计a。经厂区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 本项目固体废物按上述措施得到合理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5、环境风险评价 (一)风险识别 氨理化性质、毒性:氨,分子式NH3,分子量,为无色具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成为氨水(又称氢氧化铵),呈弱碱性,1%水溶液PH值,28%水溶液称强氨水,氨气与空气混合时具爆炸性,爆炸极限为~27%。常温下可加压成液氨。是食品、副食品等冷库的冷冻剂。 本品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人对氨的嗅觉阈为~1mg/m3,浓度50 mg/m以上鼻咽部有刺激感和眼部灼痛感,500 mg/m以上短时内即出现强烈刺激症状,1500 mg/m3以上可危及生命,3500 mg/m3以上可即时死亡。缺氧时可加强氨的毒作用。 急性中毒多见于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意外事故,症状依氨的浓度、吸入时间及个人耐受性等而有轻重。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轻度中毒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流泪、咽痛、咽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及肺部干性罗音,胸部X线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表现,血气分析其动脉血氧分压在呼吸空气时可低于预计值~(10~20mmHg);中度中毒表现为声音嘶哑、剧烈咳嗽、伴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频速,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轻度紫绀、肺部有干、湿罗音,胸部X线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血气分析在低浓度吸氧时(<50%氧)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kpa(60mmHg);重度中毒表现为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体征呈呼吸窘迫、明显紫绀、双肺满布干、湿罗音,胸部X线符合严重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血气分析在吸高浓度氧(>50%氧)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kpa(60mmHg),还伴有严重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所致窒息或较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或伴较明显的心、肝、肾的损害。 风险类别:项目运营中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液氨在储存、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泄漏、火灾的风险。 本项目涉及的物料中,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具有火灾爆炸风险。火灾爆炸风险是企业安全预评价的重点内容,但一般不作为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本环评不对其做具体分析,仅在防范措施中提出相关要求措施,以减轻此类事故的影响。 (二)风险预防措施 33(1) 液氨贮存过程中防治措施: 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 另外在氨制冷工序中,应当注意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氨压缩机房列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冷库设计规范》中对氨压缩机房也有专门的设计要求,应当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电气设备要按Q-2(1区)级防爆要求考虑,并设有紧急泄压装置及可供抢救时喷洒水雾的消火栓。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呼吸器。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第条规定“氨压缩机房应设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应取8次/小时,排风机宜选用防爆型”。 (2)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要注意做好五个方面: ① 根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② 处置人员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处置泄漏或有关设备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着防寒服装。紧急时也可穿棉衣棉裤,扎紧裤袖管,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同时企业还需预先做好现场防护器材配置例如: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护面具、急救药物、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等,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和沙土等。 ③ 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强通风。如是钢瓶泄漏,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尽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 ④ 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另外,制冷氨机组四周还应设置集水渠,泄露物及事故消防水等可由集水渠统一汇入厂内应急水池中。 ⑤ 如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若有可能,应尽快将可移动的物品转移出火场。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则应立即撤退。 (3)编制应急预案要求 公司应有一套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对策、设备和人员,并定期演练,一旦出现紧急状态在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应考虑疏散无关原料、设备和人员,将损失减低至最低限度。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见表7-2。. 表7-2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应急计划区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应急救援保障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内 容 及 要 求 危险目标:生产、储存区,环境保护目标 工厂、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 事故现场、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6 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7 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8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9 10 11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应急培训计划 公众教育和信息 应急预案中还包括以下文件: ①各种易燃物质的理化性质;② 本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序列图;③ 本厂危险目标图及救援线路;④ 液氨泄漏时的防治措施;⑤ 液氨泄漏或起火时产生的消防废水的应急池。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