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蘑菇人了 --
以下是引用蕈苑在2011-9-26 19:52:58的发言:
我的观点很明确,培养料灭菌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培养料越纯净,其抗杂能力越差、污染率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网友有何高见,请阐明,让大家共同学习。 既然你这么一说,为什么不用生料
--------------------------------------------------------------------------------
-- 作者:gyjcl666 --
以下是引用蕈苑在2011-9-26 19:52:58的发言:
我的观点很明确,培养料灭菌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培养料越纯净,其抗杂能力越差、污染率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网友有何高见,请阐明,让大家共同学习。
这里有琢磨不透的东东,我去年搞得很成功,今年先期做了实验,很成功,但一旦大规模一上,问题多多,4万斤料子下去,三分之一坏掉重做,吓得我又回老路子了,其实我在想,发酵孰料
也有一个标准化的问题,特别是料子的标准化处理问题。
作者:蕈苑 --
以下是引用jph6060在2011-9-26 23:11:01的发言: 那么请教,下午拌料第二天装袋灭菌,也是开发接种,培养料咋也是高抗杂?
发酵一至三天后装袋灭菌工艺,属“诱导灭菌”工艺,其灭菌程度同样要小于常规的熟料灭菌强度,
如果你再按照常规的高压120度2小时或常压100度持续8-10时的灭菌强度,你再开放接种试试?
--------------------------------------------------------------------------------
-- 作者:蕈苑 --
以下是引用人生就是扯蛋在2011-9-27 1:10:51的发言: 看到老师划口出菇的口子不短,第一潮菇菇形应该没问题,不知道第二第三潮会不会单片状菇居多?
菇蕾的数量多少,主要在于原基期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三者的综合调控。
调控得当,大平菇可培养成小平菇,小平菇可培养成大平菇,单生菇可培养出众生菇,同样,众生菇也可培养出单片菇。 这与潮次关系不大。
只是多潮后的菇质会变簿、变脆,这是由菌袋内养分、水分的消耗决定的 作者:西北望长安 --
以下是引用蕈苑在2011-10-2 17:26:15的发言:
正常,发酵熟料的菌种定植、吃料前期不像熟灭菌的那样浓白,7-10天之内非常清淡,10-15天菌丝生长圈直径达10厘米左右时开始转白,20天左右满袋、后熟后,菌丝体方可浓白。
谢谢老师的指点--今天刚刚一个礼拜,有几个已经可以看见菌丝了--哈哈-您一讲我心里就有底了--如果木棒不适宜正常生产使用,后面我就制作一个铁棒或者铜棒锥子,暂时还不具备用您那
样的打孔机,今年就先用手工操作,等熟悉了打孔接种的各种步骤,再考虑机器打孔--请问老师我是24/47的袋子--两头接种---接种棒直径多少合适?打孔深度5厘米够不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