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沉淀。(2)据图可知,芒果果实发育至青熟期间(40~120天)淀粉和果糖的含量增加明显;果实青熟采收后至完熟阶段,蔗糖含量快速升高,此时淀粉含量快速下降,因此蔗糖含量升高的最
可能的原因是淀粉分解,进而转化为蔗糖。
27.(10分)某学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三种生物材料,其中有菠菜叶细胞、大肠杆菌和鼠的肝脏细胞。发现它们细胞内有四种结构,分别为a、b、c、d,它们具有下列特征: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单层膜与核膜相连。根据观察结果整理如下表,请判断出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分别是:甲是___,乙是__;丙是____。
(2)生物甲不具有上述细胞结构,这说明它是一种_____生物,此类生物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 ___________,应当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
(3)写出d结构的名称:d_____。
【答案】(1)大肠杆菌 菠菜叶细胞 鼠的肝脏细胞
(2)原核 无核膜 核糖体 (3)内质网
【解析】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则a为细胞核,而b、c没有小孔,则应该为
线粒体和叶绿体;d单层膜与核膜相连,可以确定为内质网。根据表格分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可以确定材料甲是大肠杆菌;菠菜叶肉细胞具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因此可以确定材料乙是菠菜叶细胞;则材料丙为鼠的肝脏细胞,应该没有叶绿体,进而可以确定c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大肠杆菌,乙是菠菜叶细胞,丙是鼠的肝脏细胞。(2)生物甲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最主要的特点为没有
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是细胞核、b
是线粒体、c是叶绿体、d是内质网。
28.(10分)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__________,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
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在光强700~1000μmol·m?2·
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____ ___%,但光合速率_________。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
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释放的CO2较多地被
________。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__________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距离 100 未明显增加 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0、0(μmol/mol) 线粒体 固定(或“同化”)
(3)分离 转入PEPC基因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提高 【解析】(1)此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用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表示,距离越小则光照强
度越大;分析左图可知,在光强700~1000μmol·m?2·
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为0.8mol·m?2·s?1,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为0.4mol·m?2·s?1,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0.8-0.4)/0.4=100%;分析右图可知,在光强700~1000μmol·m?2·
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未明显增加。在大于1000μmol·m?2·
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片细胞
内的CO2量增加。(2)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右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时,
无光合作用,此时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速率分别为62μmol/mol和50μmol/mol;所以在高光
强条件下,当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为0,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释
放的CO2较多地被用于暗反应中固定。(3)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不同蛋白质;转基因水稻中PEPC
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转入的PEPC基因可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提高,因而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
29.(10分)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二倍体,2n=8)根尖的不同区域的细胞,图乙是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需
利用[ ]________区为实验材料,该区的细胞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图乙中标号的结构名称:⑥是________;⑦是________。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
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图丙中,________(填AB或BC、CD、DE、EF)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________(填AB或“BC、CD、DE、EF)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期。
【答案】(1)基因选择性表达 ③ 分生区 排列紧密,成正方形
(2)染色体 纺锤丝(体) 4
(3)AB BC 后
【解析】(1)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四个区域细
胞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
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
③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2)图乙中⑥表示染色
体;⑦表示纺锤体;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故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
染色体仍然是4条。(3)AB段染色体:DNA为1,表示G1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为S期做准备;BC段进行DNA复制,此时DNA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基因突变);DE段DE该比值从0.5上升到1,说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0.(10分)某二倍体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等位基因(R/r,R对r为完全显性)和复等位基因(I1/I2/i,其中I1与I2共显性,且它们对i均为完全显性)共同控制,
且独立遗传。其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R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I1/I2/i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 ________定律。
(2)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I1I2的植株表现行为____________,白花植株的基因
型有____________种。
(3)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
植株=7∶3∶3∶3,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红花植株为___________、紫花植株
____________。
(4)现有一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3∶1,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答案】(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 (2)深红色花植株 8
(3)RrI1i RrI2i
(4)RrI1I1或RRI1i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R基因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控制合成白色中间产物,进而控制该
植物花色。I1/I2/i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定律。(2)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
基因型为RRI1I2的植株可合成酶1、酶2和酶3,表现为深红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rr 、R ii,共有6+2=8种。(3)红花植株R I1 与紫花植株R I2 杂交,后代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所占比例均为3/16=(3/4)×(1/4),推测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I1i,紫花植株基因
型为RrI2i。(4)一红花植株R I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则该红花植株含
有一对杂合基因,基因型是RrI1I1或RRI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