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 3周基础组合练(I)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
( )
A. 黄土夯(h a ng )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p i ),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 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车水马龙、磨肩接踵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
B. 谁人不骂驿站长?哪个不跟他们吵架?有谁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在那“功过册”,枉费
笔墨控告他们盛气凌人、冥.(mi n)顽不灵和消极怠工呢?有谁不把他们当成不耻于人类的坏 蛋?简直如同往日包揽讼 (s o ng )狱的刀笔吏。
C. 在我右侧,绯(f e i)红色窗幔的皱褶.(zh e )挡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明亮的玻璃窗庇护着 我,使我既免受十一月阴沉天气的侵害, 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D. 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 .(zhu o )、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既而学会用兽 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 砂土进行局部热熨.(y u ),逐步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 疗疾病。 答案 C
解析 A项磨一摩。B项“冥”读 mi n g,耻一齿。D项“熨”读y u 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题。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 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 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
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
又不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
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
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 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
[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 它武断地将“这
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 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 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
[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
现出了一
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 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
何变故,以至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2.
A. —笔勾销 C.泯然 答案 D
解析 “除非”可改为“只消”或“只要”。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云谲波诡 D.除非
( )
3. 项是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
( )
A. 甲B .乙C .丙 答案 A
解析 甲句“即”和冒号不能并用, 可删去“即”及其前面逗号, 或删去冒号并把句号放到 后引号外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 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B. 国家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质监、工商等部门对部分餐饮店食用油的使用情况开展督 查,是为了严厉打击餐饮行业使用“地沟油”。
C.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否形成的标志,就在于它能适应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水 平,能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D. 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汕头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 数人存有“伺候宠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答案 B
解析 A项不合逻辑,“科学家”和“两院院士”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对应不当,应改为“能不能适应”。 作怪”为两个句式,应删去一个。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
( 只选 3 小题 ) __ 。问君西游何时还?
( 李白《蜀道难》 )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____________ 。
( 苏轼《赤壁赋》 )
(3) _________________ ,用之如泥沙? 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于南亩之农夫。
( 杜牧《阿房宫赋》 )
(4) 酌贪泉而觉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可接。
( 王勃《滕王阁序》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淇则有岸,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 。(《诗经?氓》)
答案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畏途巉岩不可攀 (2)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 C 项一面与两面
D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主要是……在
属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使负栋之柱 (4) 处涸辙而相欢 北海虽赊 (5)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三、文言语句翻译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①
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子之哭也,
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