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东省绿道网公共目的地规划建设指引-YANTIAN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省绿道网“公共目的地”规划建设指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三年五月

1 总则

1.1为完善绿道使用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根据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绿道网“公共目的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

1.3绿道网“公共目的地”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4绿道网“公共目的地”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各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5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

2 概念与要求

2.1涵义

绿道网“公共目的地”(以下简称“公共目的地”)是指与绿道无缝衔接、能够满足居民多种活动需求的公共场所,可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休闲游憩等服务,并与城市特色塑造、形象展示和各类品牌建设等紧密结合,吸引居民更多使用绿道,培养形成新的休闲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公共目的地”与一般的绿道驿站不同,它不仅能提供常规的休憩、交通、服务等功能,还可通过特色资源和多样化活动吸引人的关注,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并与绿道共同构成串珠状的休闲空间体系。

图2-1 绿道 “公共目的地”构成串珠状休闲空间体系示意图

2

图2-2 “公共目的地”与绿道关系示意图

“公共目的地”应当与绿道连接或通过慢行道与绿道连接。连接“公共目的地”和绿道的支线或慢行道统称“公共目的地”连接线。

2.2“公共目的地”的分类

“公共目的地”的建设应当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节点包括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农业景观区、滨水空间等;人文节点包括各类历史文化物质遗存风貌区、商业步行街区、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标志性建筑周边、公共活动集聚地区等。根据场所资源的差异,“公共目的地”可分为八种类型:

(1)公园绿地型:依托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各种专类公园以及其它绿地等。该类型不包括依托风景名胜区、主题公园建设的“公共目的地”。

(2)广场型:依托各种形式的游憩、纪念、集会等广场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交通集散广场除外。

(3)设施型:依托城市主要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设施,如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音乐厅、歌剧院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

(4)街区型:依托城市各种特色街区,如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创意街区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

3

(5)历史文化型:依托受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镇古村落、各类遗址以及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

(6)旅游景区型:依托旅游景区或景点,如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

(7)自然生态型:依托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园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该类型“公共目的地”的活动以不影响生态保护为前提,可以开展相关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等活动。

(8)特殊资源型:依托城市标志性建筑,如地标、雕塑,以及其它特殊资源如特色品牌资源、特色空间等,建设而成的“公共目的地”。

2.3规划布局要求 2.3.1规划布局原则 (1)经济性

从降低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城市内外现有资源加以整合、挖掘、提升,从而形成“公共目的地”。

(2)人性化

从人的需求出发,补充完善各类人性化场所和相关设施,营造人性化空间,提高“公共目的地”的公共使用价值。

(3)开放性

合理确定功能用途,完善开发管理方式,确保“公共目的地”使用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4

广东省绿道网公共目的地规划建设指引-YANTIAN - 图文

广东省绿道网“公共目的地”规划建设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三年五月1总则1.1为完善绿道使用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根据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引。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x0p4m8si0wacw0f2p46m3qp9xkwe00yo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