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子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子曰: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孟子》

(战国)孟子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滕文公》 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告子上》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孟子.尽心上》 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译注》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子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孟子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言名句中这句最经典了,励志首

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赞同

《大学》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注释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

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7fc4f7rv47hq70zb090vngk58yua010g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