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以多向思维教育培养
小学生创造能力
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马艳红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挑战,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标志。加强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贯彻“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适应竞争环境人才的重要工程。改革传统教学,探索创造性思维教学,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就个人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比较异同,发现联系,揭露本质的思维过程。只有勤于思考和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在一般人认为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经过反复钻研,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来。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帮助、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才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做到别人所未作,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框框内的创造品格。同时,我们还应创造一种宽松、
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提问,最终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必须发生变化: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情境和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接受改为主动自觉的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二、鼓励发散思考,训练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甚至异想天开。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使用悬念法、故事结尾设想法、一题多解法、创造性复述法、观察想象法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要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普通教师奉送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习的中心问题是引导好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常用的思考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运用,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去处理其体问题。要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小创造、小发明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开展创造技法训练,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创造性的技法,使其了解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一般方法。比如,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类比发明法、模仿创造法、
假想构成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检查一览表法等实用创造发明的技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探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创造技法。在教育中注意尊重个性、尊重自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国外近几十年来不仅完成了一系列创新量表(测试工具)的编制,而且深入研究创新的性别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专门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了系列案例,如“通过冰月l期的旅行”、“史前艺术欣赏”等。
总之,创新思维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然渠道,多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创造能力同人类其他个性品质一样,是可以培养的。作为学校和教师,牢固树立“人人皆有创造力”的观念非常重要。创造力不是天才教育,而应该是普通大众教育。爱迪生不懈探求的品质就是在其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美国小发明家劳森(10岁)和巴顿(14岁)10次专利的获得,也得益于母亲让他们每天做一项创造性的日常训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思维教育,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多向思维,并结合教育内容讲述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经历和成功故事,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