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涉及粮食安全问题,从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不是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市场,从农产品竞争力较强的美国和欧洲来看,对农业的支持包括对农业和相关服务业的直接、间接拨款和转移支付等,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过小、生产方式落后以及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费用等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从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很难实现这种建设的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和政策支持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农产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考虑地区比较优势,又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动态变化趋势,按农产品的层次性分清产品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以期获得竞争的最大效益。除此之外,其他的非资源性因素还包括农业发展的理念、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生产组织的规模等等。
3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大进大出的局面,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大幅提高,虽然农
产品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但随后逆差额得到控制,不断缩小。在5年里,我国农产品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显著高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此外,深加工农产品也进一步显示出比较优势,但从农产品整体来看,其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处于进出口劣势地位,因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此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抑止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且抑止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出口分布格局日趋合理,对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对欧美市场增势强劲,出口市场的分布状况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开始发挥良性的促进作用。
3.1 农产品贸易规模
从绝对数量上看,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顺差不断缩小。5年中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呈现净进口局面,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9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依然存在-9.60亿美元的逆差(见表1)。
表1 2006-2010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贸易总额 304.34 401.36 510.63 558.32 630.20 出口额 180.19 212.43 230.90 271.84 310.30 进口额 124.15 188.93 279.73 286.48 319.90 净出口额 56.04 23.50 -48.83 -14.64 -9.60 第 12 页 (共 40 页)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3.2产品结构
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来看,主要出口农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其次为食用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水果及其制品和畜产品(见表2);主要进口农产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上,进口量居于前3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和畜产品(见表2)。
表2 2006-2010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6 农产品类别 水、海产品 食用蔬菜 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 豆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等 大豆 谷物 糖及糖食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物产品 棉花 畜类产品 287418.5 188320.2 175836.5 93980.9 41461.0 164987.2 22699.3 10810.7 17242.6 — 333548.2 218025.7 216712.8 112548.3 37768.0 258855.3 19642.6 12757.8 13465.4 — 405997.1 253716.2 257834.3 119596.2 47569.0 74046.3 25223.9 15832.0 1756.5 198317.9 435020.2 305224.2 309492.6 138326.7 — 141245.5 41839.3 28400.2 942.5 210284.2 474289.9 371490.0 378144.9 132558.5 — 103800.6 46244.1 39099.1 — 223629.8 2007 2008 2009 2010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年度统计报告》(2006-2010)。
表3 2006-2010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额的变化情况 年份 农产品类别 豆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等 大豆 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物产品 水、海产品 谷物 糖及糖食 棉花 270077 248298 158000 156500 48200 28000 19951.2 食用蔬菜 水产品制品 19400 — 566000 541687 292500 186500 44400 21600 121824.6 24200 — 40484.2 2367.1 52369.1 2575.5 75553.0 3729.8 737185.6 697944.0 420882.6 234047.2 221851.2 33618.9 324212.3 816082.6 777286.7 331073.7 287901.1 139378.1 45140.4 324619.7 811724.2 748886.8 392118.2 315549.7 82082.0 61767.2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第 14 页 (共 40 页)
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 畜类产品 11000 — 13400 — 14199.5 356021.7 15657.2 359495.4 73827.2 379800.7 资料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年度统计报告》(2006-2010)。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出口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产品贸易顺差依次来自于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水、海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棉花,畜产品,糖及食糖和食品工业的残渣、废料。而谷物贸易是先逆差,后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以来的最低谷,粮食减产效应引起国内供需失衡,从而导致了2007年对谷物进口需求的激增,引起当年谷物贸易的高额逆差。随后国家不断出台稳定并刺激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粮食大幅增产,谷物进口需求锐减,谷物贸易额恢复到净进口状态。
3.3市场结构
从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前4位贸易市场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在出口方面,日本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日出口份额始终保持在25%以上。我国农产品出口前4位市场分别为日本、香港、美国和韩国,2006年前4位出口市场的集中度最高,达到63.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10年前4位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降为60.4%,降幅为3.1%。在进口方面,美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进口市场,我国农产品进口前4位市场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前4位进口市场的集中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52%以上。
2024年(产品管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