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生态养殖 严爱平 大陇乡水产服务站 2431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的同 时,更多的是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否。 然而近年来发生的氯霉 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事件, 却暴露出养殖水产品 的安全隐患,尤其是2006年以来,大闸蟹、多宝鱼、桂花鱼…… 频频暴出的水产品安全事件,更是令广大消费者一时间谈鱼色 变。 实践证明,实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 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 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水产养殖业面临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 “十五”期 末,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5101.65 万吨, 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 40%,连续 15 年居世界首位; 养殖产品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 从“九五”末的 60%提高到“十五”末的
67%,养殖水产品产量 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 70%,成功地实现了“以
捕为主”向“以养 为主”的第一次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各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 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 安全和放心的, 但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 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 屡有发生; 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 导致水产品被污染或携 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生物毒素的几率增加;加工企业质量风 险防范意识不强, 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质或掺假使假行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尚存在很多隐患。 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 头,
主要进口国常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 为手段设置技术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限。同时,由于 我国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出口竞争无序,导致进口国反倾销制 裁增加,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战中优势难以发挥,
水
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增效、 扩大和巩固国内外水产品市 场,以及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各种鱼、虾、蟹的病害防治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 焦点、工作的重点。然而事实表明,不但水生生物的各种疾病流 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而且由于滥施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有害 物质残留增加、养殖水体严重污染,引发疾病流传频发的恶性循 环。实践证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并不完全在于水 生生物本身是否带有病原体, 而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生 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水生生物抗病害能力下降。因此,始终保 持养殖水体适应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才是水产养殖的根本
和基础,这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绿色革命意义的水产健康生态 养殖理念的精髓。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包括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两 种模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
投喂全价
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 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 提高产品质量的 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 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 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 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当涂
模式”的成功实践,显示出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的强大生命力,同 时也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 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 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 “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 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 健康快速发展。 2005 年 10 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 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 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 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 “当涂模式” 。所谓“当涂模式” ,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 复技术为核心, 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 养优质 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 螺、稀放、配养。种草,就是种植水草。俗话说, “蟹大小、 看水草。”“一塘水草一塘蟹” 。 水草对养蟹至少有六大作用。 一是净化水体; 二是增加水中溶解氧; 三是为河蟹蜕壳和逃避 敌害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 四是提供食物来源; 五是提供栖息 场所;六是为河蟹安全度夏提供
“保护伞” 。 投螺,就是投
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 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 ;同时,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 性饲料。实践证明,大量投放活螺蛳,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 投入品的投放量, 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 也可以降低河蟹发 病几率。稀放,就是适当的降低养殖对象的放养密度。通过降 低放养密度, 减轻养殖水体的承载压力, 提高养殖水体的自身
修复能力。配养,是指围绕主养对象搭配放养一些服务性的水 产品,如蹶鱼、青虾、鲢鳙鱼、细鳞斜颌鲴等。这些水产品的 搭配放养,不
仅可以为河蟹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同时也
可以在基本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 出,“当涂模式”的理念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 之上,是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 实践。
四、全力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
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就一定要全力推进水 产健康生态养殖,过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此,必须要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工作。
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具体到当涂县而言,
是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具体
当涂水产主要集中在大公圩、南北圩、湖阳圩和军民圩一带, 这里依河傍湖,水资源丰富,且工业污染少,发展水产生态健 康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当前,重要的要做好功能规划,把这一 区域作为当涂县水产生态养殖区,
对该区域的水环境进行重点
保护,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 确保养殖区域水环境不受污染。
(二) 加强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 扎实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 (四) 加强科技创新。 (五) 加强渔药管理。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 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 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
“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 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 健康快速发
展。 2005 年 10 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 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 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 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 “当涂模式” 。所谓“当涂模式” ,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 复技术为核心, 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 养优质 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 螺、稀放、配养。一般在养殖生产中,经常种植的水草有金鱼 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池塘养殖侧重于选择轮叶黑 藻、苦草、伊乐藻;河沟和浅水型湖泊侧重于金鱼藻、轮叶黑 藻、苦草。投螺,就是投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 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 ;同时, 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性饲料。 实践证明, 大量投放活螺蛳, 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投入品的投放量, 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 时,也可以降低河蟹发病几率。也是可以说,这八个字涵盖了 生物修复的方方面面, 充分展示了当涂人民的生态养殖理念先 进性和技术手段的实用性。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 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 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 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 效供给。
2007年, 我局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渔业发展全局,以 增
加农(渔)民收入为中心,以实施“河蟹产业提升工程”为主 线,以渔业科技入户、科技富民强县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科技 为先导, 加速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促进我县渔业提质增效的 总 体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渔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 态势。
全县养殖面积约 32 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 31万亩,实施 生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养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