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人即为当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紧密的联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高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与辅导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在加强和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时发挥着实施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他们的精神引领能力、文化自觉意识和判断能力都会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有效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高校发展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国家对高校学生的培养都是非常关注的。并且在高校中辅导员的作用也越发的明显,他们在大学中使与学生们接触最为直接和紧密的教学人员。因此,将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建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不乐观,问题经常出现。因此,需要我们分析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效的对策制定出来。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进而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1、高校辅导员人员较少、角色模糊、工作量多、分工不明
第一,现阶段,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中,经常用教师角色和政工干部对辅导员进行了定位,但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科研工作和具体的教学工作极少有辅导员去承担,通常将他们视为行政管理者,不但对高校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此外,对于繁重的综合性任务也需要承担,将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勤工助学、专业学习等辅导工作开展起来。但是,因为辅导员日常中同学生们频繁的去接触。造成相关部门将辅导员理所当然的视为管理人员、工作服务人员。辅导员要对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进行服务,对于多个部门安排下来的工作都要予以接受,所以,辅导员有着较为模糊的角色定位,不够科学的工作职责,进而造成超载角色定位。
第二,辅导员人员在我们国家中不足为一个极为普遍的情况,依据我国教育
部的要求,学生人数与辅导人员的比例为150:1,不能超过200:1,但是,对于这一比例很多高校都已经远远的超出。通常在180—260:1,一些时候会达到500:1.受到财政水平和高校特有人事的限制,随着高校时常扩招,极大的增加了学生数量,但是,却在不断的缩减高校辅导员的数量。辅导员的数量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被增加上来,对于辅导员工作资金很难给予满足,进而就会有一定的紧张状态存在于基层辅导员工作中,对于辅导员工作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2、高校辅导员责任大、压力重
首先,通常高校会从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中对辅导员进行选拔,但是,他们因为刚从院校步入到工作岗位中,从学生角色向着教师的角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此外,因为阅历和经验不足,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年轻辅导员有些手忙脚轮,进而将巨大的压力带给了他们的工作。
其次,高校辅导员相应责任大、工作任务多。尤其是心理问题和就业压力增大,高校的稳定和安全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很多高校向着辅导员身上转移了这部分压力,在要求辅导员工作时,往往也集中在了稳定和安全方面,学生伤亡事故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3、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
不合理表现在:首先,没有充足的配备高校辅导员,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正常性必将带来严重的影响,很难防止学生的一些隐性问题,很难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疏导。其次,不够协调的年龄结构,26到35岁为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年龄很少又在40岁以上的,年轻化为整个队伍的发展趋势。
不稳定表现在:入职观念模糊,一些辅导员把它当做跳板,步入高校后将奋斗目标定在行政岗位和读博转教师上,同时,在短时间内辅导员出现了频繁的人员更替,主要是因为辅导员年强化越来越严重,并且存在着相对较低的岗位津贴和工资,尽管投入大量时间,然而很难明确的评估出来绩效,因此,有一定的偶然性就会存在于辅导员工作绩效中,这也极大的动摇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4、缺乏构建教育培训系统化
依据省市组织的培训班对辅导员的素质进行强化为主要的手段,在自己校内培训时也单纯的聘请几个专家完成讲座,对于辅导员缺少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这
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是很难给予满足的,因此,对于这培训模式,导致很多辅导员不能够主动去参加,没有将足够的动力应用到培训中来,对于学生们工作的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归属感在内心还不够强烈,就更难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上来,因此,高校没有从培训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上进行培训,这样无疑就会有巨大的漏洞出现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进而对他们的正常发展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1、建立科学的体制管理
在高校职员中,辅导员队伍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面对着多重管理、多重考核和多项工作,已经造成了他们职业归属感的缺失,因此,将新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学指委的带领下,对辅导员的义务、权利和责任上进行明确,进而保证以一定的标准出发有序的运营起来辅导员工作。并且,对于一些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我们还应该去借鉴,将热情饱满的教师吸收过来加入到其中,能够将学生理性化的管理有效的提升上来,将不同类别的学生们吸收过来加入到其中,对于辅导员民主化队伍的建设必将带来巨大的帮助,而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需要,此外,要将专门的机构建立起来,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考核和管理上负责,也可以分化一些专门机构的功能,将考核部门、理论研究部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等下设出来,这样对于双重领导,就能够使辅导员有效的摆脱掉,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对于自身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和认识。
2、加大人员投入,缓解他们工作压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学校、学生等方面过多的工作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而使一些辅导人员开始逐渐的厌倦了自身的工作。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高校积极的贯彻国家的相关指令,加大力度投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来,为辅导员们的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把他们的工作任务和内容逐渐的系统化,防止出现一人过多职责的情况,使他们能够做好真正属于自身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将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上来,同时,还能够极大的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
引入竞争机制,在建设辅导员队伍中,我们需要有力的竞争机制给予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他们惰性。才能够在减轻他们工作压力的基础上,确保他们积极的加入到工作中来,并且要确保有效的竞争,必须要进行工作的量化。明确他们的工作目标,不要将过多复杂和琐碎的工作都交给辅导员一个人去完成、去承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的召开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将有效的绩效标准制度建立起来,将今年的绩效目标在去年工作绩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针对渐渐提升的绩效标准,也能够使辅导人员们感受到学校政策上对他们的认可及帮助,令辅导员们觉察到了肯定与信任,进而将他们的工作热情就能够极大的调动起来,有效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 3、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
首先,行业准入标准的严格化。要想打造出有序的辅导员队伍结构,就需要制度的保证,防止鱼龙混杂的情况出现,可以组织成立由组织部、学生处、人事处等构成的负责小组,来监管辅导员的选拔工作,可以将《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等作为考试的科目,然后在通过面试、心理测试和考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阶段性的选拨,对辅导员的选拨观、能力观、心理关和业务关要严格的控制,对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从源头上进行把握,在辅导员队伍中引入一些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德才兼备的辅导人员。
其次,将针对性强的规则制定出来。要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一个优异的政策环境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首先,我们需要将辅导员队伍结构完善的措施和对策制定出来,并且在实处对这些措施进行落实,确保能够对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完善带来实在的帮助。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的借鉴一些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提出并制定出来,例如,辅导员奖惩制度、辅导员薪酬制度、辅导员评价细则和辅导员评职制度等,将理论性指导为高校提供出来,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确立标准,指明方向,进而确保能够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工作有效的开展起来。
4、对辅导员培训制度进行完善,将专业化水平提升上来
第一,关于培训辅导员,我国时常细分行业,对应的高校也开始细分所开设的专业,专业的知识背景在职业后面必须作为有力的支撑,就是将有关专业开设起来。只有这样对专业化水平低和代替性高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给予解决。对辅
导员的培训体系才能够不断的去完善。
我们可以积极借鉴他人经验,将辅导专业开设起来,按照他们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理论,将对应的课程开设起来,这比平时搞突击培训效果要好的多,可以氛围选修和必修课两种。
把握住我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多层次。全方位的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可以分为定期和岗前的培训两种。将理论培训和社会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展开定期培训工作,在结合起成长培训和基础培训,对政策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和工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应用,要确保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岗前培训主要是对工作环境进行熟悉、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了解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对角色要学会迅速转变,对岗位工作使他们能够快速的适应,通过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便于能够在今后顺利的开展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和强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辅导员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他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引导者,能够为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排忧解难。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时常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文章通过上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子仪.对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2]杨玉霞.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1(08).
[3]许青云.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
[4]贺志军,李峥,邓铁军,韩文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08).
[5]李建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2012(09).
[6]李锦红,桂富强,林伯海,宋刚.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体系建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
[7]戴锐.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
[8]李建国.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与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2014(05).
[9]和红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05).
[10]苏雪婷.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02).
[11]曹继建.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思想传递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
[12]李勇蕾 .包头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6).
[13]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