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建设法规》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建设法规》课程是中职院校建筑类考证的专业课,对于培养和选拔建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中职生的法规课程教学方法,进而提出创新的路径,提高法规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 建设法规 创新思路 创新举措
建设法规是中职建筑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能否考取建筑行业准入证—“八大员”岗位证的必考课程,其教学的创新和研究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八大员岗位证需求持续上升,而考证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大。因此,解决法规课程面临的问题,对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提高法规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增加学生考证的通过率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陈旧,内容抽象
《建设法规》课程的内容包含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建筑工程的发承包、工程合同、招投标、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及建筑工程纠纷等领域,涉及的建筑法律规范数量庞大,内容抽象繁杂。教材版本老旧,理论性文字过多,没有图表及流程图等直观性表述内容,不够通俗易懂;再加上教材的编排顺序缺乏必要的连贯性,甚至没有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很难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系统性的把握,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备考过程中抓不住重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说教式、灌输式仍然是目前教学主要的方法,学生被动地记笔记,教学过多地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互动思考,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导学功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被动接受者,教学中过多地注意法规条款的阐释,忽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教具局限于课本和习题册,缺乏互动思考,学生对法律法规理解晦涩,不能灵活运用到案例中。 二、教学创新的思路
(一)探索适合中职生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建筑岗位资格培训教材为依托,分析教材的内容,整合出历年真题的高频考点,有针对性的去授课和进行后期的复习。课前以案例作为导入,引出相关的概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选取一个工程项目,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将该项目从前期阶段直至竣工验收保修阶段,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成一系列案例,并在课堂上按此顺序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随时插入事先编写好的项目案例,使课程教学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学习内容也更加贴近于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学生印象较为深刻。 (二)开辟“第二课堂”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招投标会议室,将现场教学合理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开发法规课程“第二课堂”建设。有计划地带学生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场,结合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模拟参与具体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通过布置起草各类建设合同书、投标函等作业形式,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
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做中学”。
三、法规教学创新的举措
(一) 学生主动搜寻案例,与老师形成讨论式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为避免讲授过程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方式。分组进行分享和案例分析,随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案例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1、选择案例。改变传统的案例法中由教师帮学生搜寻案例的习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搜寻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实证案例,教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组织案例讨论。教师做好启发引导的工作,让学生独立地做好准备,再进行讨论。讨论可采用先小组后全班的方式。
3、评价分析。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指出讨论的优缺点,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或提高性的讲授。
4、引出本课内容。通过案例引出本课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加深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是实施“案例+讨论”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定要讲究“火候”,否则就会节外生枝,把课堂教学的主题引偏。首先,要注意该方法应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其次是学生搜集的案例要经过教师进行精选、整理,使其适合课堂教学。在一些重点章节,例如“建设工程招投标”“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案件”等,安排一些练习型的案例,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新媒体”教学
“新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微课程”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的扩散性,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将新知识、新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到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责任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视频给同学们播放一些典型的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图片、视频,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容易理解。
“网络微课程”教学手段是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网络微课”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微课的兴起,使“新媒体”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根据建设法规考证历年真题,整合制作出有相关的电子课件、教学素材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课程。学生课后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自学和复习,更加便捷和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法规课堂中,教师往往多照顾中等层次的学生,对于学得快和学得慢的学生往往难以兼顾。而“新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培优补差, 充分利用学生的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实现学生随时学随地学的教学模式,弥补我校学生课后学习的空白。有了“微课程”的辅助,学生也不必担心因为请假的原因落下课业,优化了课堂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情景教学,“模拟法庭”的设立
法规课程除了采用课堂案例讨论等方式,还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设立“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情境教学手段是以任务为载体,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及创新能力。例如:上到招投标环节时,有计划地带学生到教学工地的招投标实训室,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招投标现场。可以将法律实训的教学分为民法、刑法等各个单项项目,并有针对地进行。例如,在民法实训中,可以以合同法模块为重点,让学生模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各类建筑工程合同等。“模拟法庭”的情景教学手段改变过去单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进课堂,真正做到“做中学”,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感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扎实掌握建设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随着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变革,将使教学方式方法出现较大变化,在教学中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像建设法规这样的考证课程,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特点,认真学习、研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不断提高法规课程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石心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D].高等建筑教育,2002(09):43-.44. [2]陈东佐.建筑法规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马军.高职院棱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武双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李秀红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效学收革探讨[M].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