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选择题
1.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
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
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B. 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 C. 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2.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正确是( )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
1
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
A. 重视历法指导 B. 关注生态环境 C. 讲求精耕细作 D. 注重农事时令
4. 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A. 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 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 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 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5. 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
A. 冶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 B. 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 C. 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 D. 冶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6.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 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7.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 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8.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 天子赐予的井田 B. 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 租种的诸侯土地 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9.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10.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 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C. 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D. 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二、 非选择题
11.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
2
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唯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 耕地,(2) 作物,(3) 农具,(4) 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唯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12.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
3
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 (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专题六
1. D 解析:结合“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可知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故D项正确。
2. B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
3. D 解析:材料“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表明农业注重农时,故D项正确。
4. A 解析:材料“融青瑞色新”说明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 说明此种瓷器被
4
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
5. D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
6. B 解析:材料中的“宫市”有限定的区域,即十六宅,但宫市设立以来,采购活动危害百姓,所以需要改变或者挪移,为此做出规定,“不得令损刻百姓”,可见这是政府在通过明文规定来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扰民或危害百姓的事情发生,故选B项。
7. D 解析:《稽山行》中描写当地发展渔业、饲养家禽以及种姜的情景。这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8. D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代,井田制实行于商周时期,故A项错误;因军功受赏土地实行于战国时期及秦朝,故B项错误;秦代已经确立郡县制,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唐代均田制中有永业田,自北魏以来,永业田依法要种桑五十株,产麻地并须种麻十亩,统称桑麻田,故D项正确。
9. B 解析:本业是指农业,末业主要是指商业,材料反映的是对从事商业的否定。A项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与题意不符;B项表述的是商人获利的方法手段,故B项正确;C项表述的是官营手工业下对工匠的管理,与商业无关,故C项错误;D项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与商业无关,故D项错误。
10. A 解析:材料中“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说明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
11. (1) 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
(2) 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
(3) 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12. (1) 主张:重农轻商。原因:制约游民(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拓展疆域)。
(2) 措施:设市舶都转运司;官府垄断对外贸易,严禁私人从事。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3) 目的:维护沿海地区的稳定。影响:走私贸易猖獗;寇患加剧。 (4) 中国古代商业在封建王朝政策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