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 一番,疑渐渐释,以至 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 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矣。
《读书需有疑》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
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
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 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揠苗助长》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 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
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铁杵磨针》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
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
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
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
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
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
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叶公好龙》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
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
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
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
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
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子高:叶公的字。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郑人买履》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
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 操曰:“置象于船 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 中,使水及原痕。复 称他物, 则象重可 知矣。”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称象》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
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注释: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郑人买履》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楚人有卖其珠于 郑者,为木兰之柜,
熏以桂椒,缀以珠
玉,饰以玫瑰,辑以 翡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此可谓
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